五大国外案例教企业了解和应用“微博”服务微博介绍 “国内的微博,大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增加’、‘扩展’、‘丰富’了Twitter 原有的功能。说实话,我对微博们的这些创新很不以为然。”几年来,一直讨论社交网络的蚂蚁网创始人麦田说。 相较于新浪微博,Twitter 显得极其简单,简单为 Twitter 提供了丰富的扩展性和灵活性。以下围棋为例,棋盘、棋子、乃至基本游戏规则,都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然而,正是这种简单,却时常蕴藏着最丰富无穷的变化,不同的下法,甚至可以进展成不同的流派。 “Twitter 会让所有的信息都在一个平面上展示,所有的信息处在平等的位置上。通过简单的 follow 关系,信息以不同的组合流动。反观微博们,增加的评论,实际上是在平面上增添了一个纵深维度,这个维度在平面上是不可见的,需要用户特别的干预。”麦田说道。以新浪的微博举例,尽管其也有转发/评论功能,但单击新浪微博用户 ID,并不会像 Twitter 一样出现@此 ID 的发推框,这不便于用户之间的双向沟通。用户之间的双向沟通除了私信外只能手工输入“@某 ID”的模式。因此,当微博们不断为用户体验添加内部功能时,实际上可能是以减少外部可能性为代价的。 这是个辩证的问题。在麦田眼中,Twitter 和微博们最核心的区别在于,Twitter 关注外部,而微博们更关怀内部。“从营销目的上说,内部是自己的、可控的,外部是公共的,是合作关系,是不可控的。”也就是说,中国式的微博们终极所追求的是“可控”以及“可控”基础之上用户们的体验。 新浪微博是 Micro-blog 产品中为中国用户量身定做的一款社区类产品。新浪微博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基于微博传播特性进行技术创新,包括改造评价,简洁清楚的转发模式、多媒体分享的支持,信息集合汇总运营模式。” Twitter 更像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系统之下有平衡交叉的应用程序,如TweetDeck(不登录 Twitter 也能发布即时信息)、StockTwits(为用户提供投资建议)、Twitscoop(突发事件的趋势监控)等等,Twitter 用户们假如需要它们,就能找到它们,并进行应用。但微博本身更像是一个应用系统,在应用上有简单的1、2、3、4,对于微博用户来说,应用程序还太遥远了些。 Twitter 风靡全球有两个巨大的魅力:“碎片化”、“快感”,这或许可以解读为“轻、快”,Twitter 的一切应用程序都基于此。麦田说,“轻、快”合起来是一种最直接的交互方式,而“评论”是把这种最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