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殖鲟鱼的疾病与防治鲟鱼为软骨硬鳞鱼,其肉厚骨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尤其是用鲟鱼卵加工成的鱼子酱,更是驰名中外,有“黑色黄金”之称。其肉、卵含蛋白质极高,皮可制革,骨骼中可提取硫酸软骨素(防癌),可谓全身都是宝。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和水环境的恶化,其野生资源逐渐减少,目前鲟鱼的养殖前景看好,已经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人工繁殖和养殖。随着鲟鱼在池塘、网箱、湖泊和水库中的成功养殖,我国正形成新一轮人工养殖鲟鱼的热潮,疾病防治的讨论是当务之急。1.水霉病1.1 症状 此病主要发生在仔幼鱼阶段,在幼鱼体表擦伤处可看到灰白色棉毛絮状物,病鱼开始焦躁不安,随着病情加重会发生游动迟缓,食欲减退甚至停食,鱼体逐渐消瘦,最后瘦弱而死。1.2 病因 鱼体受伤或水质不良而引起体表感染,滋生水霉。1.3 防治方法 用生石灰水对养殖池进行清池可减少此病的发生。在捕捞、搬运、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尽量认真,避开鱼体体表受伤;及时对养殖池进行排污、清污,保持养殖池水质清新;用 1∶1 配比的食盐和小苏打混合溶液对操作后的鱼体进行消毒,可预防此病的发生。每立方米水体中用 2 克五倍子煮汁淋洒;将抗菌素拌在饲料中投喂,药饵比为 1∶100,连喂 3 天,可以治疗此病。另外可不使用药物治疗,用提高池水温度进行控制,效果很好。2.气泡病2.1 症状 病鱼腹部膨胀,鱼体弯曲,常浮于水面,游动缓慢、无力、上浮、贴边,只能稍稍进入水面以下,不能正常潜入水底摄食,鱼体失去平衡,时游时停。发病严重的肉眼就可以看到在口前两侧沟裂里面呈线型排列的许多气泡。有的表现为整个头部都充血,口的四周红肿,不能闭合。2.2 病因 水中氮气或氧气含量过饱和形成气泡,被吞入鱼体或通过鳃、皮肤而向血液扩散,使得鱼的肠、肌肉等组织内形成微气泡,再汇聚成大气泡。鱼苗期多发,该病常伴有眼外突、皮下出血及鳃部血管栓塞等症。2.3 防治方法 主要方法是先改善水质,以注排水的方式注水,解除水体中过多氮气或氧气。采纳循环水过滤装置养鱼时,应常常更换、清洗过滤器。然后将病鱼放入浓度为 1%的食盐水中浸泡,时间视鱼体耐受情况而定,然后将病鱼放入清水中暂养,投喂时水位尽可能放低,以保证病鱼能吃到饲料;加强生产管理,按时投喂,及时清除水体中的残饵。3.肠炎病3.1 症状 病鱼腹部膨大,行动缓慢,不摄食,肛门红肿、突出,粪便中带脓,严重者脓中有血,无食欲,行动迟缓,死亡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