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汉到隋唐文化的五个方面论文 中国文化,从秦到唐的约一千年间,是古代社会的前期,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秦汉为一段,是大一统的形成期,在容纳百家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朝廷为核心的大一统的宇宙观、天下观、伦理观、文艺观。魏晋南北朝为一段,既是民族大冲突与大融合的时期,又是中国艺术形成自己的体系的时期,还是道教的形成期和佛教的定型期。隋唐为一段,文学艺术达到顶峰,三教并存各显辉煌。隋唐文化成为当时世界最强盛、最具有开放心态的文化。 一、价值体系的建立 秦王一统,汉承秦制,在容纳百家的基础上,建立了与大一统相一致的价值体系。这一价值体系在魏晋六朝和隋唐继续进展、丰富、完善,主要体现为:气阴阳五行的宇宙观,夷夏五方的天下观,以儒家伦理为主体、以道释观念为补充的人生观。 (一)气阴阳五行的宇宙观 先秦百家争鸣中关于宇宙观的思想,以气论、阴阳论、五行说等为代表。这些思想从战国时就开始被总结(如在《吕氏春秋》等著作里),演化到汉代,在《淮南子》《春秋繁露》《黄帝内经》等著作中,被综合成一个统一体:一个气、阴阳、五行的宇宙。②中国文化的宇宙是一个气的宇宙,宇宙万物,皆由气生,物亡又复归于宇宙之气。这样,中国文化中的事物,便由形与气两个部分组成,气是根本。气,具体来讲,最基本地分为阴与阳。一阴一阳之谓道。天、日、君、父、男、夫、表……为阳,地、月、臣、子、女、妇、里……为阴。阴与阳是一种和合互补的关系;又是一种尊卑的等级关系,阳者为尊,阴者为卑;还是一种圆转的关系,人为父而为阳,为臣而为阴。阴与阳不但是多层次的,而且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相互转化。阴阳进一步展开为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行体现在一切方面,时间(春夏长夏秋冬)、空间(东南中西北)、色(青赤黄白黑)、声(角微宫商羽)、味(酸苦甘辛咸)、情(怒喜思忧恐)、道德(仁礼信义智)……五行之间既相克又相生,形成一种既矛盾又和合的关系。五还可以展开为八、十二、二十四、六十四、七十二……总之展开为多。多又可以简化为五、二、一。气、阴阳、五行的宇宙论由汉代学者系统地建立起来之后,成为两千年来中国思想的宇宙论基础。 (二)夷夏五方的天下观 秦汉一统,在对《尚书·禹》、《礼记·王制》的重写重释中,形成了夷夏五方的天下观。华夏在天下之中的观念,到秦汉具体化为由王朝实际管理的。 (三)以儒家伦理为主体、以道释观念为补充的人生观 从考古上的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