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管理促进展 向管理要效益 在日趋国际化的市场中,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和进展,除了发挥其自身优势、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外,通过加强管理,以管理促进展要效益也是十分重要的经济手段。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是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加强对企业的全方位管理,有效地将管理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实现管理的法律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一个企业即使有了先进技术和一定的生产规模,但假如没有一个良好的管理人才队伍,也很难想象会有稳定持久的经济效益。因此,只有抓住企业经济活动中的消极因素,实行相应措施,对管理资源进行再开发,才能使企业的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企业经济效益也才能不断提高。 一、提高对企业管理资源和经济效益关系的认识 一些企业的领导没有真正树立起提高管理的效能,向管理资源要经济效益的观念。要效益不要管理或重效益轻管理成了企业比较普遍的现象。社会化大生产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生产离不开管理。管理效能的好坏,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企业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伴随物,是在生产过程中凝聚起来的,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活动之中。对企业所从事的各项经济活动包括计划、组织、指挥、调解和监督都离不开管理;合理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减少各生产环节所出现的偏差和失误,最终达到取得符合社会需要的大于劳动消耗的经济成果的目的都要通过管理来实现。因此让管理为实现经济效益服务,就成为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准则。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劳动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社会经济联系的广泛,管理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日益紧密,已成为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二、管理是生产力的要素之一 现代科学表明,管理是生产力的要素之一,它起着放大生产力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管理的功效,现代管理者必须端正观念,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合理配置生产力的各种要素,以取得最佳的管理效果。在现代生产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者必须改变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旧观念,树立竞争观念、人才观念、时间观念、民主管理观念、现代经营观念等。管理能力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首要条件。通常说管理落后,主要是指管理者的能力较低,如调查讨论不充分,预测不科学,导致决策不符合主客观条件,难以实施;计划资料不足,计划不周,导致意外事故不断发生;指挥不当,导致职工的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组织不佳,导致相互推诿、扯皮;协调不好,导致摩擦丛生;控制不力,导致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