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对策探讨摘要:随着我国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快速进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实现会计核算电算化手段,在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同时,大大降低了财务工作者工作量及差错机率。但实行会计电算化在给企业带来便利的同时,由于操作人员、安全防范措施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会计电算化存在一定的潜在安全风险,严重威胁着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及数据安全。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降低会计电算化风险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风险;对策 一、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一)电算化操作人员风险防范意识较差 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将主要精力放在录入会计凭证及生成会计账簿、报表上,对于账号密码保护、会计数据及时备份、避开登录不明网站等电算化安全防护知识重视不足,最终导致会计数据被恶意篡改、丢失或非财务人员登录财务软件牟取个人经济利益等事件的发生。 (二)电算化安全防范制度不健全 一是软件方面。多数企业由于成本费用考虑,未能根据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委托软件公司开发核算软件,而只是购买“用友”、“金蝶”等单机、通用版财务软件。由于通用版财务软件已经广泛应用于绝大多数企业中,使得网络黑客轻易就能破解企业安全防范系统,非法盗取或篡改企业财务信息,造成企业会计数据丢失及泄露商业秘密。二是内部控制方面。个别企业未能对会计电算化操作、安全防护设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造成企业财务软件核算岗位责任不清及管理混乱,为个别工作人员盗取财务人员用户密码非法窃取会计数据提供方便,同时,复核制度的缺失也大大降低了企业会计核算准确性,一旦出现核算差错则无法及时进行查找及责任倒查。 (三)会计电算化操作极易被篡改 会计电算化改革前,财务人员完全通过手工对会计凭证、明细账、会计报表进行填列,复核人员在复核凭证或报表中签字、盖章即可,由于个人笔迹不易被模仿及会计档案无法随意接近等原因,因此,传统手工会计核算模式下会计数据不易被篡改。企业在会计电算化改革后,由于所有会计凭证录入、明细账登记及会计报表生成均通过计算器操作并存放于电脑硬盘中,一旦不具备修改权限的工作人员获得登录账户与密码则可轻易对任何会计数据进行修改、下载,由于会计数据修改后不实行签字、盖章程序,导致企业会计数据在被篡改或窃取时无法及时查找非法修改人员,使企业会计数据面临巨大的篡改风险。 (四)会计数据存在安全隐患 一是网络安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