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读后感〔十二〕读了《伤仲永》这篇文章,真的很 伤 ,可哀伤之余,又不得不引人深思:为什么一个天才,就这样被埋没了呢? 金溪的神童方仲永天生才华出众,他出生于农耕家庭,从未接触过任何文学的作品,竟然 5 岁就能指物作诗,并让人啧啧赞叹。可因其父母把他当作赚钱工具,不让他读书,使他最终成为了一个普通人。 从全文来看,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与方仲永堕落成常人绝对也是最最分不开的原因之一,便是他父亲的所作所为。 仲永那时还小,虽然天资聪颖,但并不能区分是非。父母们也正应当在孩子像仲永一般大的时候,多灌输正确的思想,让他们多读书,多增长知识,更何况仲永还是一个神童,假设让他好好读书,长大必定会成为一个才子。可他的父亲却不教育他继续好好学习,竟在他还无法把握自身的时候,贪图小利,把他当做获利的工具,以至于变成后文的 不能称当时之闻 和 泯然众人矣 。可是他堕落于常人,却也跟自我分不开关系。 作者王安石在本文中曾写过他在仲永 12、3 岁的时候见过他,虽依旧有些才华,却不如以前了。也就是说,仲永这时还算是一个天才,此刻再好好读书,也为时不晚,还是能小有成就的。并且仲永也 12、3 岁了,已不再懵懂,能够不必当作父亲的赚钱工具了。可仲永却依旧听父亲的话,每一天走遍全县,作诗,写对子,收酬劳,丝毫没有一点觉悟,也没有发现自我的改变,也正是这一点,使他错过了最终一个时机,从此碌碌终生,泯然众人。 爱迪生曾说过: 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 此刻才觉察,这句话真的很有道理。一个天资聪颖的人,假设不把握时机,勤奋、努力地学习、读书,结局也就会像本文的仲永一样吧。更何况我们 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仲永着实令人哀叹,但我们此刻更为重要的,那么是不要让后人或身旁的人在 伤 字后面加上我们的名字,那样就比仲永更加可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