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配电接地系统与 emi 低压配电系统中的带电(流通电流的)导线是指电源相线(l1,l2,l3),n 线(中性线);pe 线(保护地线)仅在电气系统(或其中的设备)故障时,才流通故障电流,实质上也是带电导线。低压配电系统有三种接地制式,详见图。配电系统不同的接地制式可用两个字母表示并加以区分: 第一个字母表示电源设备接地的条件, 其中: t= 电力变压器低压绕组中性点直接接地; i= 电力变压器低压绕组中性点对地绝缘或通过阻抗接地。 第二个字母表示电气设备(装置)外露导体的接地的条件,其中: t= 电气设备(装置)外露导电体接地,该接地点远离于变压器低压绕组中性点的接地点。 n= 电气设备(装置)外露导电体部分与变压器低压绕组中性点(系统地)连接。 对 tn 系统, 还用第三个字母来说明 n 线与 pe 线的关系;其中: tn-c:n 线与 pe 线合并为一根线,即 pen 线(4 根线)。 tn-s:n 与 pe 两根导线,与三根相线一起配出(5 根线) tn-c-s:近电源侧为 tnc (4 根线),配出后把 pen 线分成 2根线后成为 tn-s。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制式(系统)决定了系统本身的线路保护技术和措施,也决定了系统本身的电磁兼容性。依据实际经验,低压 tn-s 系统具有最好的性价比,因为正常工况下,pe 线上无剩余电流,大地中无杂散电流。当发生三相(或单相)短路故障时,短路电流通过线缆(而不是大地)返回电源,优化了电磁兼容性,由于故障电流大,可用简单的线路保护电器(如熔断器或断路器)切断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