佰公凹隧道左线超浅埋段加强辅助施工措施方案分析佰公凹隧道左线超浅埋段加强辅助施工措施方案分析 【摘 要】本文阐述了隧道左线超浅埋段加强辅助施工方案,通过方案必选,结合隧道实际情况及工期要求,确定适应项目的施工方案,并得到成功实施,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小导管;强度验算;加固 一、工程概况 佰公凹隧道出口端左线 ZK27+858~ZK27+927 为超浅埋段(埋深4.3m-10m),设计采纳在地表注浆,在洞内进行超前小导管辅助施工的方式对地层进行加固后,以双侧壁导坑法施工通过。 根据设计的地质资料显示,该段地表下约 2~3m 为亚粘土,再往下至拱顶为强风化石英砂岩,隧道侧壁则在弱风化砂岩中。ZK27+920 隧道右下部离 F7 断层破裂带约 10m。隧道右侧处于 F7 逆断层上盘裂隙带内,ZK27+850 F7 断层在隧道中心附近穿过。隧道右侧处于断层破裂带内。 在地表注浆施工过程中,发现该段从地表往下在注浆范围内(约 8-9m)大部分为亚粘土层,即隧道起拱线以上基本上处于第 4纪残坡积地层中,较设计描述差异较大。该层在注浆施工时正处于雨季,呈淤泥状,注浆后又逢旱季,呈松散土状。 经实测,该段内 ZK27+858~ZK27+882,以隧道中线为界,地形左高右低,埋深变化较大(见地表注浆横断面图 1)。右侧埋深浅而地层较弱,开挖后会形成结构偏压。 地表注浆横断面图 1 设计资料显示,隧道在 ZK27+912 距 F7 断层不足 10m。由于 F7断层是压扭性逆断层,其上盘受构造运动影响较大,岩层裂隙带范围明显增大,约 10~20m(这在 ZK27+941~ZK28+059.5 段开挖后已得到证实)。由设计资料推算,F7 断层在 ZK27+860~ZK27+890)应进入隧道范围。因此隧道该段围岩会更差(全部位于 F7 断裂带内)。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认为该段衬砌应由 S5b 变更为 S5a,在该段洞内施工时,辅助施工应于加强。一是应扩大地层加固范围,二是应增加超前小导管的管棚作用,三是提高注浆的早期强度,减少用水量,从而减少围岩特别是掌子面的软化。因此建议采纳双层小导管进行双液压浆对地层进行加固,方案如下: 1.将原设计超前小导管加密一倍施工,即每隔一榀钢拱架,打一环(纵向间距缩短为 1.5m,其余参数不变),注浆液改为水泥、水玻璃。 2.增加仰角 450 的双液注浆小导管,与上述超前小导管间隔施工。450 双液小导管长 L=4.5m,采纳 450 仰角打入围岩,环向间距40cm,纵向间距 1.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