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科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中的第三课《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①认识反冲力,了解影响反冲力方向和大小的因素,理解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 ②经历探究小车反冲运动的过程,锻炼动手能力,进一步感受反冲运动; ③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和形成不怕困难的积极态度。 2、内容分析 本课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的第三课,属于“物质世界”的范畴。本课由“玩气球”、“用气球驱动小车”、“对小车运动的思考”三个活动组成。 第一个活动,学生玩气球。玩的方法很多,让学生说说他们的发现,把活动引导到“把气球吹足了气放开,气球会飞起来”这个问题上,然后启发学生用气球作动力推动小车。 第二个活动,用气球驱动小车。老师要在具体操作上作细致的指导。学生通过对小车反冲运动的探究,引出对反冲力的认识,包括影响反冲力方向和大小的因素,并进一步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 第三个活动,对小车运动的思考。这是对前面三课进行整理和归纳,把“动力”对小车状态的影响作一个小结,将事实上升到概念。考虑到学生并未学习前两课,因此,我将这一环节进行删改,成了学生对“反冲力”运用的分析。 3、学情分析 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探究”解决问题。反冲运动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反冲力学生也并不陌生,但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学生就不明白了。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取学生熟悉的小车作为讨论对象,用气球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是很有趣的,操作也不难,学生讨论它不但增加了对反冲力和反冲运动的感性认识,还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运动和力的'理解。学习过程对操作和观察记录要求比较高,要求学生要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4、设计思路 ①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的开始以“小火箭”起飞的游戏导入,激起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同时又引起学生内心无限的困惑──“小火箭到底为什么能飞起来呢?”于是,孩子们跃跃欲试,急于破解这一秘密。 探究活动结束后,又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分析“反冲力”的运用,使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课的最后,组织学生到操场上玩“火箭”,学生的兴奋度达到了极点。 ②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制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合作学习方法。给予学生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