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研究南水北调怎么调一、四横三纵、南北调配我国水资源的自然分布很不均匀,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水资源与土地等资源和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北方地区中黄淮海流域面积约占全国的 15%,2000 年的耕地面积、粮食产量、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均占全国的 1/3左右。这一地区有我国的首都北京,还有天津、石家庄、济南、青岛、郑州、兰州、西安、太原、呼和浩特、西宁等大城市,具有承东启西、优势互补的有利条件,在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 7.2%,是我国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最不相适应的地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对解决北方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意义十分重大。同时,调水到北方,不仅能解决北方缺水,还能实现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这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次总体规划再次对南水北调工程总体布局进行了深入研究论证,进一步分析对比了多种方案和设想,规划选定了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西线的调水水源、调水线路和供水范围,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相互连接,形成了“四横三纵”的工程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协调北方地区东、中、西部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布设在我国青藏高原,居高临下,具有供水覆盖面广的优势,但是长江上游水量相对有限,且工程艰巨,投资较大,主要向黄河上中游和西北内陆河部分地区供水,相机向黄河下游补水。中线工程从长江中游的支流汉江引水,从第三台阶的西侧通过,可自流向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供水。东线工程位于第三台阶的中部,直接从长江干流下游取水,水量丰富,但因输水线路所处的地势较低,在黄河以南需逐级抽水北送,黄河以北可以自流,可向黄淮海平原东部和胶东地区供水。“四横三纵”的工程总体布局,可利用黄河由西向东贯穿我国北方的天然优势,通过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实现南水北调工程和黄河之间的水量调配。东线工程可利用现有的东平湖退水闸等向黄河补充长江水,又可通过有关输水工程置换部分山东的引黄水量。中线工程一方面在穿黄工程南岸设置了退水闸,遇到汉江、淮河丰水年,在黄河枯水时可向黄河补水;另一方面规划了从黄河待建的西霞院水库下游与中线总干渠的连接渠,遇到汉江特枯年份,可引黄河水进入中线总干渠应急补水,提高黄河以北地区的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