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流转的障碍因素及其解决途径探析农村土地流转的障碍因素及其解决途径探析 【摘要】以家庭承包为核心的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曾大大地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进展,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进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运而生,其形式日趋多样化。目前土地流转存在认识上、政策上、体制上和操作上等诸多方面的障碍因素。为此,必须尽快找到解决措施。 【关键字】土地流转,障碍因素,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DF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生产力的提高,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已成为中国农村一种新的农地制度需求,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是解决人地矛盾,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经营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必定选择,农村土地流转是实现农地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进展的前提,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对解决“三农”问题将产生重大作用。 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分析 从整体土地流转来看,自 20 世纪 80 年代末开始即出现以不同形式在土地承包者之间流转,但整个过程是缓慢的,土地流转制度本身优势效应并未真正发挥出来,整体土地流转覆盖率并不高。20世纪 80 年代以来,农户自发进行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基本在 1-3%之间。而在 1984 到 1992 这 8 年间,没有参加过土地转让的农民占农民总数的 93.8%, 参加过土地转让行为的农民则有 1.99%。1992年,根据农业部的资料显示,参加到土地转让行为的农民由之前的1.99%上升到 2.3%,2025 年,根据国家统计的资料显示,土地流转的面积仍然很少,参加土地流转行为的农民也没有有多大的增加,具体来说,在根据对全国 14 个省的数据统计,以各种形式发生土地流转的耕地占所有承包土地面积的 5―6%。 农村土地流转缓慢的障碍因素 1、农民和基层干部认识和观念的滞后影响着土地流转 由于“恋士”情结及“守田为安”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一些农户即使种不了、种不好也不愿转出其农用承包土地;同时,相比较其他行业而言,从事农业的收入是比较低的,工作量也是非常大的,十分辛苦,所以有一些农民在没田中,耕地不足的情况下,也不会同意去租赁别人的土地进行耕种,就算有转让别人土地的行为,也是小面积,短期的行为。此外,农村的一些基层干部对土地流转的意义认识不足,没有积极参加到促进农村土地流转进程的工作中去,宣传的力度和对农民的耕地转让的教育培训不够,导致农民无法意识到土地流转的重要性,也就没有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