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伙伴互助式”校本研修的实践与讨论 衢江区实验小学 负责人:叶赛红 执笔:尹建梅【内容提要】本文针对目前校本研修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农村小学“伙伴互助式”校本研修的必要性,并从研修文化营造,研修搭档落实,研修制度建设,研修模式的探究来探究“伙伴互助式”校本研修的实施策略。通过“伙伴互助式”校本研修的实践与讨论,实现了老师精神文化的两大进展,促进了不同层次老师的专业进展,发挥了校本研修向外辐射的功能。一、课题的缘由(一)现状分析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老师,老师只有树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新课程理念,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行为,课改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学校是老师成长的摇篮,学校应该为老师的自我实现、专业进展服务。在实践中,我校认为: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是全面促进老师专业化进展的有效途径。当前,虽然每个学校都开展校本研修,但如何提高研修的实效性?如何让每一位老师都得到进展?值得我们关注。特别是广阔农村小学,校本研修大多是走过场、应付了事,存在着形式传统、单一和僵化等问题,从其表现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老师上课常常“单打独斗”。 老师上公开课,一人孤军奋战,冥思苦想,凭着感觉一路走到底。他们在教研组里上了一次课,评了一次课,就偃旗息鼓,无反思无跟进,难以得到自身素养的提高。特别在评课中,许多老师消极躲避推卸,即使有老师评,也尽说“好话”,对暴露出来的问题避而不谈。在老师的成长中,自我研修固然重要,但往往容易处于一种封闭无援的状态,严重影响老师专业进展,阻碍课堂教学改革进程。2.骨干老师常常“独领风骚”。由于年轻老师缺乏经验,学校开展大型教学展示活动,往往派经验丰富的骨干老师亮相。长此以往,学校出现了新生力量断层的现象。在学校的评课活动中,少数骨干老师成了一言堂,其他老师随声附和,难以形成热烈研讨的氛围,难以突显个性鲜亮的观点,难以有效深化地解决问题,致使教研活动走过场,达不到促进老师专业进展的目的。3.老师备课常常“意见雷同”。检查老师的备课笔记,发现同一年级老师的教案如出一辙。原来,老师自己买教案或到网上搜索教案,再抄到备课本上就当自己的东西。上课时不顾地域的差异性,不顾学生的独特性,照本宣科。这样的课堂毫无个性可言。长此以往,学生还有创新思维可言吗?老师的教学水平还能提升吗?4.老师阅读常常“零打碎敲”。阅读是提升生命质量的有效途径。对于“学高为师”的老师来说显得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