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设计摘 要:本文就针对砌体结构的特点,对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计算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多层砌体结构的布置,提出了对附属构件进行抗震设计及验算时应注意的事项,并列出了多层砖房构造柱及现浇混凝土圈梁的设置要求,以完善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关键词:砌体结构,抗震设计,构造柱,圈粱1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计算分析确定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计算简图,应考虑以下几点:1)将水平地震作用在建筑物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进行抗震验算。2)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变形为剪切型。3)房屋各层楼盖水平刚度无限大,仅做平移运动,因此各抗侧力件在同一楼层标高处侧移相同。在计算多层砌体房屋地震作用时,应以防震缝所划分的结构单元为计算单元,在计算单元中各楼层的集中质点设在楼、屋盖标高处,各楼层质点重力荷载应包括:楼、屋盖上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墙体上、下层各半的重力荷载。2、砌体结构抗震设计设防三水准2. 1 抗震概念设计2.1.1 房屋的高度和层数多层砌体房屋, 墙厚最小不小于 190 mm, 总层数总高度不应超过《建筑抗震设计法律规范》表 7.1.2 的规定, 高度允许稍有选择的范围应不大于 1 m。需要特别指明的是, 表 7.1.2 是适用于横墙较多的多层砌体房屋。对于医院、教学楼等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 应比表 7.1.2 的规定降低 3 m, 层数相应减少一层;对横墙很少的多层砌体房屋, 还应再减少一层;对抗震横墙最大间距超过《建筑抗震设计法律规范》表 7.1.5 要求的多层砌体房屋, 已不属于侧力作用下的刚性房屋, 不能按多层砌体房屋设计, 应按空旷房屋进行抗震设计。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最大比值, 即高宽比, 不应超过《建筑抗震设计法律规范》表 7.1.4 的要求。房屋的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房屋总宽度的确定, 可分下列四种情况:对于规则平面,可按房屋的总体宽度计算,不考虑平面上局部凸出或凹进;对于凸出或凹进的较规则平面, 房屋宽度可按加权平均值计算或近似取平面面积除以长度;对悬挑单边走廊或单边由外柱承重的走廊房屋, 房屋宽度不包括走廊部分的宽度。2.1.2 结构体系应优先采纳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纵横墙布置宜均匀对齐, 沿竖向下连续。同一结构单元中应采纳相同的结构类型,不应采纳砌体与底框或内框架或框架结构等”体系混杂”的结构类型。墙体布置应满足地震作用有合理的传递途径, 避开因局部削弱或突变造成薄弱部位, 产生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