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功能设计——智能功能任何功能或者产品的设计都有其特别性,一定不要轻易总结方法论,更要注意不要轻易传播方法论。广博的知识面才是决定产品经理深度的核心,任何事情只有自己亲身体会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所在。 现在处处都在说智能,每个产品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诉说着自己的智能。在互联网的下班场,人工智能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人工智能的概念从提出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几十个年头,虽然当前的智能并不智能,但在我们口中的“弱智”中,能够强烈的感知到大家对智能的期望与光明前途。 渐渐的我们会发现,我们的手机越来越像一个可爱的宝宝,可以根据你的一些行为的输入,输出一些特别的结果。这个特别的结果就是智能带来的变化,最常见的各种资讯的推举、各种商品的推举。 近期有幸参加了公司一些智能功能的产品设计工作,虽然功能点很小,但这个功能的设计踩得坑感觉比我从事产品工作以来任何一个较大项目的坑的总和都多。现在回过头来,问题主要出现在产品设计思维上,简直是拿着走路的思维去开汽车。 智能功能的设计要点大概总结为四个点:转变思路,调整认知;单点发力,深挖场景;打好辅助;数据先行。一、转变思路,调整认知 产品是什么,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理解为产品是业务流程的集合,而业务流程是功能的有序组合,因此我们会发现我们使用所有的软件产品都是可见可感的。 人的认知过程又是怎样的呢?势必会经历 3 个过程,感知= 理解= 抽象;专业一点就是:数据/信息= 专业知识/经验常识= 认知。 对比上面讨论的产品定义,不难推导出产品要想服务于人的行为必须要有可感可见的流程,否则产品不成立。 (1)自然而然 但是我们在使用软件的时候会常常发现,要想在软件中完成一件事情,我们需要做很多事。比如我们现在想要做一次检索,我们需要点击输入框-切换键盘-输入键盘符-选择目标文字-点击检索。 一切都再可见可感中,用起来也还不错。假如现在告诉你,承载检索的设备可以感知到你大脑皮层电流变化并且能够推导出你内心想要检索的内容。然后他通过你内心所想从服务端检索到结果,并通过某种方式告诉你他的结果,直接作用于你的大脑。此时你与设备的交互就只有一次交互,不需要动手不需要用眼,整个过程完全在无感中进行。 这就是人工智能功能或者产品的终极目标,也是其产品设计的终极目标:无感知、零成本、自然而然。 这也就决定了智能功能设计的思路与普通功能的设计思路有本质上的区别——忘记复杂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