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5》(人教 A 版)第二章《数列》的第二节内容,即《等差数列》第一课时。讨论等差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的推导,借助生活中丰富的典型实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归纳等活动过程,从中了解和体验等差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 本节是第二章的基础,为以后学习等差数列求和、等比数列奠定基础,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重点考察的内容之一,它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等差数列是学生探究特别数列的开始,它对后续内容的学习,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方法上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的说出等差数列的特点;(2)能够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可以利用等差数列解决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展示,让学生能从具体实例中归纳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等差数列的讨论,激发主动探究、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养成细心观察、仔细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难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用“数学建模"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896 年,雅典进行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到 2025 年的北京奥运会已经是第 29 届奥运会。 观察数据 1896,1900,1904,…,2025,2025,( )你能预测出第 31 届奥运会的时间吗?思考 1:1、你能根据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吗?(1)1682,1758,1834,1910,1986,(2062).(2) 32, 25.5, 19, 12.5, 6, …, (-20).(3) 1,4,7,10,( ),16,…(4)2, 0, -2, -4, -6,( )…看下面几个例子:(1)我们课本的页码数从小到大依次为: 1, 2,3, 4,……(2)某人贷款买房,需要月均等额还款。他每月还款的钱数(单位:元)分别为:800,800, 800, 800,……(3)我校的操场跑道,弯道处的圆弧半径依次相差 1.2 米,那么这些圆弧半径可以表示为: a , a +1.2 , a +2.4 , a+3.6 ,……(a>0)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几个数列有何共同特点呢?(二)、新知讲解1.等差数列定义:假如一个数列从第 2 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 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表示. 或注:1.从第二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