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寒假作业 听吴正宪老师的讲课及讲座有感-------------如何做孩子们喜爱的数学老师今年寒假我有幸在网上倾听了北京著名教育家吴正宪老师的几节讲课,这是第一次听倾听吴老师的讲课,听后有一种如饮甘露,如沐春风的感受。平常老师们课下聚在一起的时候总是抱怨:孩子们不喜爱数学课,上课不听讲,这课真没法上;今日领导听课,孩子们都跟哑巴一样,谁也不回答问题了,真生气;那么简单的问题讲了好几遍,还是不会做,太笨了等等。听了吴老师的讲座后我深深地体会到假如我们都能像吴老师那样去驾驭课堂,那我们何愁孩子们上课不听讲呢?何愁孩子们上课不积极回答问题呢?何愁孩子们不爱学习数学呢?又何愁孩子们学不好数学呢?要让孩子们喜爱数学,要做一个孩子们喜爱的数学老师,老师本身必须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一、老师要注意情感的沟通,尊重、善待、理解每一个孩子。听了吴老师几节课,我发现了吴老师在课堂上总是把自己当成孩子们中的一员,和孩子一起学习探讨,共同成长,她注重对孩子的情感的沟通,尊重、善待、理解每一个孩子。例如,吴老师的《平均数》那节课,就是让学生去猜,平均数可能是多少。最大的数大概是 1300,最小的数 700,共 5 个数,让学生猜 一 猜 平 均 数 可 能 是 多 少 。 很 多 同 学 猜1000,900,1100,980,1050,突然间有一个学生冒出来2000,当时吴老师没动声色,2000,接着猜。但是这时候,吴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这是你们猜的,准不准呢?”孩子们马上说:“我们自己试试吧!”试的结果平均数正好是 1000。一般情况下呢,老师们就可能会说那个学生:“怎么会是 2000 呢?最大的数才是几?你先坐下吧。”试想一下,假如这样说,那个孩子势必会觉得自己错了,其他的孩子也会嘲笑他,他就会不好意思而抬不起头,下面的课还能听进去吗?以后还敢回答问题吗?吴老师没有这样做,吴老师说:“哎,2000 那位你在哪儿呢?你问问同学们,人家怎么都是 1000,1100,900呢?”他也挺有意思,问道:“你们怎么猜得那么准?”其他学生反问他:“你看看最大的才是几?1300。”老师就要这样挑动学生,促使他们之间产生互动。老师们看学生问话多好:“最大的才是 1300,那平均数可能是 2000 吗?”他说:“哎呀,我错了!”挠挠头“我错了!”吴老师问:“为什么错了?”那位学生说:“平均数不是多的给少的,少的长高了,匀乎匀乎的那个数吗?对呀,那怎么可能比最高的还高呢?”平均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