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讲座《班级管理实践讨论》学习感受听讲座《班级管理实践讨论》学习感受十一月的杭州,并没有深秋的清冷,迎面而来的是还带着暖意的气息,早上起床后,一种想出去晨练的冲动,让我毫不犹豫地从床上爬起来,穿好衣服匆匆走出宾馆,开始了我第一次在杭州的晨练。带着晨练后的清新气息,我迎来了今日的讲座,今日的讲座由杭州市钱塘外国语学校、杭州市西湖区德育讨论中心主任、品德特级老师黄黎明老师开设。黄老师首先讲了作为班主任首先要明白几个问题:班级管理是什么?班级管理该做什么?班级管理该怎么做?只有明白这些是什么,才能更好地管理好班级,假如没有班主任,就回到了杜威提倡的“学生中心论〞,他是有弊端的,所以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一、班级管理的定位班集体〔classcollective〕是指由整个班级所组成,在完成学校教育教学任务为共同目标,有一定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的学生共同体。班主任:新中国从 1952 年教育部明确提出中小学班级设立班主任。1988 年原国家教委正式颁发了中学、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指出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素养提高的骨干力量。班主任的根本任务: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体,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培育良好的班集体,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成长。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体,是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来培育好一个集体,促进学生的开展,教育是什么,是营造环境,建设文化,培育习惯。黄老师先讲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假设干意见》。指出“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把教育工作摆在素养教育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强调要:“调动全体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宽阔老师在全面推动素养教育进程中的主力军作用。要完善学校的班主任制度,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周济部长还强调要“讨论制定班主任工作的标准,进一步明确班主任工作的任务,对班主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要“使班主任工作成为老师们向往和社会尊重的岗位,把加强和改良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落实到班〞。因此,必须进一步明确:班级授课制产生以来至今已三个多世纪,班级授课制所呈现的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