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的数量化方法的泥石流危险性评判基于层次分析的数量化方法的泥石流危险性评判 摘要: 本文从系统理论出发,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影响泥石流危险的相关因子进行分析,着重从泥石流的物源分布、地形地貌等选取 11 个致灾因素作为评价泥石流危险性的评价指标,并且构建了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层次指标体系,同时计算了评价因子的权重,从而建立起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模型。最后对实例进行验证,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较好的一致性,因此,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是有用和有效的。 关键词: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拉古子泥石流沟 ;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 P64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我国的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70%,岩性多样,再加上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泥石流最为发育的国家之一。其中以西北、西南为最多,最活跃,规模也最大[1]。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是将产生泥石流的基本条件、引发泥石流的外界因素以及泥石流的综合特征通过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定量或半定量地评价区域内泥石流沟道的危险度等级。目前,在国内外有关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讨论中,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其中层次分析法是最近几年常用的评价方法[2]。层次分析法[3]( AHP)是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 A.L.Saaty 在七十年代初提出的。它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利用数学方法确定表达每一层次的全部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并通过排序分析和解决问题[4]。 拉古子泥石流沟沟口位于成昆铁路 K311+651 处,铁路以桥梁方式通过,拉古子沟主沟沟长 4.45Km 平均纵坡坡降 267.4‰,沟两岸陡坡发育,山坡坡度 50°~70°,坡面植被主要为小乔木和灌木,植被覆盖率低,只有 40%。沟床最宽处 30m,最窄处 10m。沟体两侧支沟弱发育,在流通区有两处跌水陡坎,高约 20m,该沟上游为形成区,中下游为流通区,沟口为堆积区。流域面积为 5.85 平方公里。 2 利用数量化理论建立了泥石流沟判别模式 以拉古子泥石流沟形成环境的调查为基础,提出了以 11 项因素作为泥石流沟危险度评价预测的背景参数,依据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因素的权重分配。应用数量化理论建立了泥石流沟判别模式和危险度评价预测的计算方法,适用于测区泥石流沟判定与危险度的评价预测。 3 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思路 3.1 单层次模型结构 此模型由一个目标 C 及隶属于它的 n 个评价因素 A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