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毕业就业认识思想汇报尊敬的党组织: 今年暑假,学校实行了夏季小学期制度。我利用这段时间进行了有价值的学习和实践。我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在人民网、《国际商报》分别实习;二是参加学校的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研 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并最终获得了中国传媒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一等奖;三是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参加国家人事部翻译专业资格(catti)三级口译培训。这个暑假过得紧张而又充实,自己的思想认识也日趋提高。 暑假前,我送走了 09 级的师哥师姐们,她们的脸庞上流连着对校园的不舍,还有对未来的茫然与失措。今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大学生们面临着 毕业就是失业 的危机。 就业难 已经成为了普遍呼声。师哥师姐们的毕业去向也是 几家欢乐几家愁 。窒息的就业压力、不同走向的毕业就业结果,启发的不仅仅是毕业生,同样也是我们这些在校学生。那么作为在校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想结合自己的暑期实践,就这个问题写一篇思想汇报给党组织。 首先,必须夯实基础,学好专业知识。作为在校大学生,我们应该认识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关系。理论知识是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经历了无数次实践的检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把握好学习机会,仔细系统地学习自己的专业课程,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拥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其他素养,为将来就业准备基础。在《国际商报》实习期间我认识到,很多用人单位其实非常缺人,他们求贤若渴,他们缺少的是理论基础扎实、做事仔细严谨的精英人才。而现在很多的毕业生知识不够全面,专业不够精通,思想不够深刻,故造成了就业难的现状。同时我们必须重视理论到实践的应用过程,在完成自己专业知识学习的前提下多利用空余时间培育自己的动手能力,进行各种实践或者实习活动。今年暑假的实习以及社会实践也使我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优劣势,对自己有了更加全面、清醒的认识,为自己确立一个正确的方向,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扬长避短,更好地深化与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 其次,必须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切忌好高骛远。我在暑期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研 过程中,采访了北京惠灵智障人士服务机构的几名社工。她们都是大学本科毕业,很多人不解为什么她们却要选择 社工 这样一个工资待遇差、社会地位低,同时还带有一定的风险的工作。这恰恰反映了我们是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就业。 好工作 的标准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工资待遇、福利、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