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的方法三皇五帝时期,大禹奉皇帝舜的命令,继承父业,负责治理黄河水患。大禹总结吸收了父亲鲧治水期间的经验教训,从堵截治水的方法中总结出了一套新的治水方法,疏导治水。 大禹认为想要缓解黄河灾情吗,最佳的方式就是将其水量均匀分布,引导其顺利东流如海,也就是疏导的方法。并根据山川地理情况,将中原分为九个州,分别是冀州、青州、徐州、衮州、扬州、豫州、雍州、荆州,并由此将这片山山水水作为一个整体,欲治水先治山,将这九州的土地疏通平整,制造了大量肥沃的土地。经他治理过的山有岐山、荆山、雷首山、太岳山、太行山、王挝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山、太华山、大别山等。通过治山,使得疏通水路,不造成堵塞泛滥的情况。 接下来就是理通水脉的工程了,与水周旋需要的是智慧,水之理,遇柔则柔,遇刚则刚,刚柔并济,实难掌握其运理。大禹运用他的智慧,解决了黄河河段上的各类问题,最具代表的就是黄河上游的龙门山河段。龙门山处于梁山北面,大禹从甘肃积石山引出的水路恰巧被龙门山给挡住了,勘察地形,大禹当即决定凿开龙门山。但是偌大的龙门山该从何处下手呢大禹计划了一个省时省力的方案,只开凿了一个 80 步宽的口子,便将水成功引入。因为龙门地势颇高,很多逆水而上的鱼到了这里就游不过去了,但仍能看见很多鱼在舍命地向上而跃,便成就了鱼跃龙门的景象。 历史上大禹的真实名字 大禹,之前并不叫大禹,他叫姒文命,是因为治水有功才被人们尊称为大禹。 相传他是帝颛顼的孙子,父亲是鲧,曾因为在尧手下治水失败而被杀,母亲是莘氏女修己。舜即位后,因为治水有功,被推举为继承人。关于大禹的故事,最有名的就是他在治水期间,三次路过家门而没有进去吧。那么他的生平呢 在尧舜时代,帝王的确立方式是禅让的,所以在舜死后,已经通过上天认证的大禹本该顺应天命,但是他却避居阳城,想要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然而天下的诸侯却并不买账,依旧去朝见他。所谓得民心者的天下,有了天下人民的拥戴,禹的继位便顺理成章了。他继位后,在安邑建立了都城,定国号为夏。并且把丹朱分封给了唐,商均分封给了虞。重新改定了历日,把建寅之月定为了正月,同时又把天下所有的铜都收缴了上来,铸成了九鼎,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 当上天子的禹认为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于是他广纳贤士,仔细听取他人的建议,是一代贤帝,最显著的功绩,就是治水和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 可以说,大禹之所以能当上帝王,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