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科学天平教案设计板书 教学目标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看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很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亮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看物体。 2、比拟用肉眼观看和用放大镜观看的不同。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看物体的微小局部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预备:放大镜(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假如只能供应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平面镜片。 老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构造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与猜想 1、导入: 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识,我来介绍一下放大镜。(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绽开介绍)。 2、小组争论沟通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现沟通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假如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1)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示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2)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看校园里的生物、试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看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观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看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看花蕊进展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二、探究与实践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依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看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觉! 3、沟通新发觉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微小之处。 三、拓展与创新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说说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尝试利用放大镜来放大物体。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