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以人为本,重视社会实践接触品社这门课程已有一段时间,它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注重学生以人为本,突出活动的综合性,社会性特点。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性极强的课,这种性质,决定了它是不受时间、地点、形式、内容所约束的,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实行的方式要灵活多样。一.以人为本 综合实践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学生发挥着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们的教学设计是在对学生进行分析、在把握学生基础状态与学习需要的基础上进行的,强调充分挖掘学生内部潜能,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突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内部学习过程的发生和有效进行。我们应当站在学生学习的立场上,进行教学目的的确定、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媒体的应用、教学过程的描述。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注重了学生的个别差异,考虑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素养的不同进展方向,设计中力求实现对个体学习者的指导作用,这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面对全体、注重个性进展的体现。这与传统教学中以学生平均水平作为起点和终点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更符合新课程教学的宗旨,也是符合《品德与社会》教学培育的目标的。(一)以育人为本,重在学生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社会性进展的培育,目的是把学生培育成为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性进展的好学生。(二)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努力克服成人化倾向。(三)提倡学生的主动参加,通过学生的体验、参加和实践,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培育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推断,避开简单讲解。反馈信息,及时整理活动安排。在活动教学的探究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是活动的过程中,也会反映出意料之外的情况。及时调整,是积极的应变方式。分析活动过程中的问题,我常反省其中的原因。假如是多数学生的共同问题,那一定是我的教学组织中有什么失误,假如是个别学生的情况,我要从其活动过程中分析是其方法的问题,还是哪个环节的问题。而且,我希望在活动的过程中及时暴露问题,能交给学生们自己去解决是最好的途径。 (四)突出综合性,强调活动性。在该课程的具体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如下方式即师生关系平等鲜活,教育内容贴近生活,教学途径多样灵活。1.师生关系平等鲜活教育事业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学生称老师为“恩师”,把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老师誉为“良师益友”。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