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课《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范文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课《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优秀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学目标: 学问与力量: 1.引导学生明白我们除了可也用手作为测量工具外,还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测量方法,如小棒、橡皮、书本等。 2.在学习中培育学生发散思维力量以及在课堂上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3.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在测量学习事物的长度学习观看和比拟的方法。 2.引导学生尝试使用手中各种各样的物体进展长度的测量,把握根本的方法。 3.学习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沟通信息的重要性。 2.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加合作学习活动。 3.主动关注他人的测量结果,并有分析结果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物体进展长度的测量,把握根本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预备: 学生预备:每小组一块橡皮(长条形)、一个回形针、一根小棒、40 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亮胶带、和讲台长度相当的纸带或棉线、学生活动手册、老师用的班级记录表。 老师预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醒课题。 1.复习导入。使用课件出示第 3 课用手来测量桌子高度和桌子长度的数据,设疑:我们能不能还可以用其它的物体来测量桌子的长度和高度? 2.学生思索,同桌位协商方法。 3.分小组汇报。鼓舞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方法,其他同学考虑行不行,老师一一把适宜的方法排列在黑板上。 4.公布活动任务:我们就用橡皮、小立方、小棒、铅笔盒、书原来测量桌子的长、宽和高。 二、探究活动:测量桌面的长、宽和高。 1.指导学生分组首先用小棒测量自己桌子的长、宽和高,并做好记录。 2.分小组进展汇报,老师把各小组的测量结果都写在黑板上。 3.提问:你有没有从这些数字中发觉什么? 4.学生观看得出结论:每个小组测出的都不一样。 5.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分别用书本、回形针、小立方体测量桌子的长、宽和高。 三、争论沟通: 1.老师提问:为什么我们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桌子的长、宽和高,结果会不一样? 2.学生争论,个别答复。 3.老师总结:由于用来测量的物体,同学们在测量时产生了肯定的误差,所以结果不太一样。 四、布置课外活动 用不同的物体测量家里的沙发、床或学校的黑板、窗台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