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随着课改的深化,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等新课程理念已深化人心。近来强调的“科学概念”与“科学探究”的关系,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其中的“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儿童建构科学概念”是大家比较认可的一种观点,也是一种导向,更是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之一。但我认为,不管提出哪一种观点或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是提升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在此,我结合自身的一些教学实践和听课体会谈谈自己对科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看法。一、关注学生,激发培育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育。小学生的好奇心一般都较强,对新事物都比较感兴趣。这一点对我们科学老师来说是“福音”,是优势。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激发孩子的兴趣,如何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并最终引导孩子形成科学志趣。例如,我在上《磁铁》一课时,发现很多孩子都知道磁铁能够吸铁,因为他们都有玩磁铁(吸铁石)的经历,所以根据经验知道磁铁能够吸铁。那么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就问学生“磁铁能吸引铁,那么铁能否吸引磁铁呢?”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接下来的学习效果出奇的好。二、关注学生,保证师生的有效沟通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师生之间的沟通和沟通,只不过这种沟通带有明显的目标趋向。保证这种沟通的顺畅有效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其次,老师的语言要准确、凝练。同时,对课堂上学生一些不寻常的举动和发现,要及时捕捉,筛选那些充满灵性、富有制造性的问题。如在听一位老师执教的《冷水与热水》一课时,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师:现在我们有一杯冷水和热水,再倒出冷热不同的两杯水,那该怎么办啊(讨论片刻)?生:在第一只空杯中,拿热水杯倒一点,再拿冷水杯倒得少一点。这样就有冷热不同的四杯水了(学生上台来边演示边说,倒完后在杯壁上触摸感受了一番)。师:呃,对他的倒法有意见吗?生:我觉得四个杯子里应该倒得一样多!师:对呀,倒得差不多的话,就便于我们观察。师:老师有一个问题,(边做边倒)你们说我先拿冷水杯还是先拿热水杯(学生有不同的回答),但是老师还是习惯于先拿冷水杯。你们想想为什么呢?先拿哪个杯的问题,旨在引起学生注意“拿哪个杯其实是有讲究的”,因为刚倒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