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余的“搅拌”带来的思考——《怎样加快溶解》的教学反思本节课的知识很简单,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出解释,重要的是亲历科学验证地过程,初步学会设计一个简单的对比实验。同时,在对比实验方面大家早已人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它可谓是讨论得够深了,不就是控制好定量和变量的关系吗?只要在实验过程中把其它各个因素都统一下来,只剩下一个变量不同不就完事了吗?本着这个原则我设计了小学科学教材四上的《怎样加快溶解》一课。课堂上我们一起经历了这样一些活动:一、猜想部分:师举着一杯放有肥皂块的水,问道:如何加快小肥皂块的溶解,你有什么好办法吗?生 1:可以用筷子搅拌一下,这样可能加快小肥皂块的溶解。师:小结并板书 搅拌 可能 加快溶解生 2:可以把这杯水摇一摇。师:这和我们第一种方法一样吗?生 3:在这杯水下面用火烧,可能使肥皂溶解得快一点师:小结并板书 加热 可能 加快溶解师:还有其它办法吗?……(同样方法最后小结得出:搅拌、切碎、加热可能加快小肥皂块的溶解)二、验证部分第一组对比实验1、师:怎么才能证明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生:实验2、师:怎样实验,以搅拌为例。生:可以比一比,我们用两个杯子装同样多的水,都放入一块肥皂,一杯用筷子搅拌,另一杯不搅拌,最后看看,哪个杯中的肥皂溶解得快。3、师:好,那你需要哪些材料?生:两个烧杯,一根筷子,两块肥皂,水4、师:你对这些材料有什么要求没有?怎样比才比较公平?(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明确杯中的水一样多,杯子一样大,肥皂一样大小、同时放入水中……唯一不同的是一杯搅拌,另一杯不搅拌。)5、几分钟后,顺利得出结论,效果非常明显。第二组对比实验引导学生设计另一组对实验------切碎与不切碎1、确定哪些条件要统一(水一样多,杯子一样大,同时放入水中,肥皂大小相同,不同在于一个杯中放的是完整的小肥皂块,另一个杯中放的是与之大小相同的被切碎的肥皂。)2、这时有一位同学提出:能不能搅拌?这是我事先没有考虑到的,于是决定不如让学生先来说说他们的看法。经过讨论后 ,全班同学一致认为:要么两杯都搅拌,要么两杯都不搅拌, 这样才公平一些。 并且,搅拌的的话就要同时开始,同时结束,速度也尽量一样快。具体如何操作,本着开放性的原则,随同学们自主选择。3、实验中,由于假如不搅拌,就得等很长时间,于是一些原来不打算搅拌的小组等不及了,最终也选择了同时搅拌这一方法。4、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