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第三阶段课题阶段总结 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第三阶段课题阶段总结 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第三阶段课题总结 本阶段我认真围绕本课题的阶段目标进展实施,在教学 中得到了一些启发。传统的音乐课教学以唱歌为主,学生则常常围围着老师转,老师成为了音乐课上的主角。教学缺乏敏捷性,学生较为被动。因此,显得枯燥、乏味,没有符合音乐课寓教于乐的特点。目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些流行的词语:素养教育,新课标,高效课堂等,其目的也无非要扭转这种局面。那么,怎样才能使一堂音乐课活起来呢?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即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欢乐为根本。因此,就应当营造一种民主的、和谐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参加的气氛,让学生变观众为演员,在唱一唱、奏一奏、想一想、动一动、乐一乐的过程中,学习音乐学问与技能,把握并提高音乐审美力量。在音乐课的教学中需要老师去协调去帮助我们的学生自主地承受一些音乐元素和信息。我个人认为在音乐课中应留意一下几点让学生成为真正地仆人。 一、细心筹划提问,激发学生兴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学生们往往希望自己是发觉者、探究者,他们把自己的发觉告知他人或老师,然后得到他人或老师的确定后,会有一种胜利的喜悦感。作为老师我们假如能充分运用学生的这一特性,把问题细心设计好,以便引起学生自己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这样,学生的主体才能发挥,问题就能得到完善的解决。 我们在学习新的歌曲时候可以让学生先听一遍或者齐读歌词说说自己的感受。由于音乐本身是抽象的,每个人听同一首作品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老师叙述得太多或对意境描绘得太详细,就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思维,又阻碍了对学生想象力量的培育,所以老师大可不必多费口舌,而要把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学生,让其发挥主观积极性和参加教学的主动性,这样学生才会获得审美的愉悦体验。但是老师假如不加引导,一味让学生体会,学生也很有可能会摸不着头脑。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使学生联系生活绽开丰富的想象,从而正确领悟音乐内容,例如在教授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的时候,在听完的时候学生只会简洁地描述一些草原上的外表的景象。在倾听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动的景象,宽阔的草原牧民在高歌放牧,白云、蓝天、绿草遥遥相应等景象。这样在观赏音乐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力量。 二、眼耳手脑相结合,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的求知欲和奇怪心都比拟强。但单一的学习方法时间长了会枯燥。老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