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教案一、培训时间:2025 年 9 月 19 日二、培训地点:政府会议室三、主讲老师:张才良教学目的1、使学员了解小麦生长的特点。2、培育学生掌握小麦高产栽培技术3、解决小麦栽培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4、提高学员麦田管理能力教学重点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教学过程 俗话说:“想要小麦产量高,穗多、穗大籽粒饱”。也就是说,小麦要高产,就必须抓住小麦成产的三大因素,即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要夺取小麦高产,这三因素中缺哪一项都不行。今日我们就围绕着这成产三因素,谈谈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一)打好播种基础,实现一播全苗 1、浇好底墒水 小麦是需水较多的作物,全生育期需要多次浇水,但以浇好底墒水最为重要,这是因为浇好底墒水不仅能够保证一播全苗,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够补充土壤深层的水分,引导根系深扎,扩大根系利用水肥的范围,有利于培育壮苗。壮苗先壮根,根系强大了,自然就提高了小麦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所以足墒下种,对小麦增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浇底墒水的方法,最好是在秋作物(如:玉米等)收获前 7-10 天浇一次水,这样既可以满足秋作物(玉米)后期灌浆对水分的需求,又保证了小麦的足墒下种,达到了一水两用。所以,在此期间,特别是当前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如能饱浇一水,在不影响种麦的前提下,保证小麦足墒下种,都是非常重要的。形成缺苗断垄,或者出苗后麦根扎到秸秆上,会使麦发黄不长,分蘖少,分蘖小,分蘖成穗率低,抗寒抗旱能力差,越冬很容易死苗。第二、秸秆还田地块,应注意底肥增施氮肥,因为秸秆在土壤中的沤制过程中,还必须有足够的氮元素参加其中,假如土壤的氮肥不足,土壤中的秸秆沤制时会与麦苗争氮,使麦苗发黄不长,分蘖晚、分蘖小、分蘖少、分蘖成穗率低、苗弱、抗寒、抗旱能力差,越冬容易死苗,造成严重减产。秸秆还田地块增施氮肥的量应按秸秆还田的量计算,一般在常规配方施肥的基础上,每还田 100 公斤秸秆,需要增施 1 公斤尿素,如玉米秸秆还田,玉米的经济系数可按 50%计算,也就是说,玉米每生产 100 公斤籽粒,可同时生产 100公斤玉米秸秆,假如秸秆全部还田的话,每亩生产 500 公斤玉米籽粒的地块,应增施尿素 5 公斤。玉米产量 700 公斤的地块,应增施尿素 7 公斤。3、增施农家肥,搞好配方施肥 亩产 500 公斤以上的地块,每亩需施优质农家肥 4-5 方,或者鸡粪1000 公斤以上,或者饼肥 400-500 公斤,在此基础上,每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