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中后浇带的施工建筑中后浇带的施工 摘 要:由于钢筋混凝土在不同的温度下收缩的程度和膨胀的程度不同,产生有害的裂缝是不可避开的。后浇带是一种防裂缝措施,后浇带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已广泛应用,但在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相关论述,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建筑;后浇带;施工 一、后浇带技术概论 后浇带是工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已经被现代建筑所广泛应用。在建筑物中,为了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温度应力,往往需要设置变形缝,但是设置变形缝会出现双梁,双柱、双墙等一些缺陷,这些都会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和平面布局。在施工中,根据工程需要,用混凝土浇筑密实成连续整体的结构体,这就是后浇带,它即能解决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的施工问题,又能解决高低结构的沉降变形协调问题。 二、后浇带技术的主要功能 后浇带能够克服因温度差引起的构建收缩,对于各种已经建成的混凝土结构,假如是在温度较低的季节施工建造的,那么随着季节的变化,一旦温度升高,混凝土结构的内部就会产生温度的应力,对构建形成向外的挤压力量。一旦超过限度,混凝土构建中就会出现裂缝。在混凝土结构建成之前对温度应力的考虑能够事先进行裂缝的预留,再在一定的时间(混凝土内部硬结收缩完毕后)进行后浇带的浇筑,就可以做到保护构建整体性的作用。 后浇带的设置能够解决因基础设计和裙房结构组成整体的问题。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和基础虽然在设计时是一个整体,但是考虑到建筑队地基的重力影响引起的沉降,必须设置后浇带。用后浇带将这两个部分分开,通过沉降量计算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后浇带的设计之前要对整个裙房结构和基础的强度进行核对和计算,对由于连接成为整体后的结构体的后期沉降引发的内部应力进行计算。一般的施工顺序是先对建筑的主楼施工,再进行裙房的施工,最后进行后浇带的浇筑。 三、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 (一)时间选择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构建的收缩在两个月之内会完毕。而对于高层建筑和裙楼的结构和基础而言,则要等沉降完成之后开始浇筑后浇带。裙楼和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一般是同时施工的,但是裙楼的施工量小而主题高层建筑的施工量大,在裙楼完成后,主楼的施工尚未完成,实际上裙楼的荷载产生的沉降在前,主楼的沉降在后,且主楼荷载造成的沉降多于裙楼的荷载,因此必须等主楼完全沉降完方可进行后浇带砼的施工。由于不同的施工季节、施工材料,一些需要延后浇筑时间的工程则要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