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蛋鸡产蛋率的关键因素及处理措施1 育成期的饲养管理1.1 体重蛋鸡 6 周龄体重与开产体重、300 日龄蛋重和 72 周龄产蛋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84 和 0.63,所以有"五周龄定终身"之说,而开产体重对产蛋性能有较大的影响。资料表明:罗曼褐商品代蛋鸡 18 周龄标准体重组最高,产蛋率达94.8%,而超重组最高为 92.2%,严重超标者最高仅为 85%,且产蛋高峰仅持续 3 个月。体重偏低,则影响更大。1.2 胫长骨骼的发育和体型的发育相一致,而胫长和骨骼发育相一致,所以,可用胫长来评判体型的发育。现代养鸡把体重和胫长看作是蛋鸡育成期的两个主要标准,可以通过体重和胫长来衡量鸡群的生长发育程度及均匀度。胫长、体重不达标,则继续使用营养水平高的育雏料,胫长达标后,换成育成料。如体重不达标,应增加饲料能量水平;如体重达标,胫长低于指标,应检查饲料营养是否平衡,适当降低能量。1.3 性成熟日龄罗曼蛋鸡一般在 18 周龄见蛋,140~145 日龄日产蛋率达 50%,如性成熟提前,则全期平均蛋重小,产蛋高峰后产蛋率下降快,开产时鸡体重小,死淘率高,易感染大肠杆菌。如性成熟延迟,全期总蛋数较少,初期双黄蛋多。性成熟主要通过育成后期限饲和光照管理进行调控,适当限饲可增加早期蛋重。育成后期的光照对性成熟相当重要,通过光照控制,可使性成熟与体成熟同步达标。2 营养水平2.1 育雏期营养水平要高因为雏鸡生长迅速,代谢旺盛,而胃容积小,所以营养浓度要高。三周龄内可用肉小鸡料,以后也要用营养水平较高的育雏料,直到胫长达本品种标准后换育成料。2.2 蛋鸡达开产体重后可换用产蛋期料见蛋后,应迅速增加鸡体重量,为长时间产蛋准备充足的养分。饲料能量不够则产蛋率低,蛋白质不够则体重小。产蛋料中应包含形成蛋壳所必需的成分。2.3 产蛋高峰前后营养是产蛋率及高峰持续时间的物质基础在没有其他应激的情况下,产蛋率不高或下降,或产蛋高峰持续时间短,应首先考虑营养水平。一般罗曼褐产蛋率达 80%以上,称为产蛋高峰,可持续 4 个月左右,90%以上可持续 5 周时间。鸡每产一枚蛋约需蛋白质 13~15 克,钙 3~4 克,在产蛋率达 70%时日粮中蛋白质含量要达 17%,产蛋率每提高 10%,日粮中蛋白质含量相应提高 1%。产蛋高峰期间,钙含量 3.5%~4%,钙磷比例 5∶1~6∶1 可使蛋壳质量达最佳。适时补喂青绿饲料可提高产蛋率。产蛋期轻易不要更换饲料或改变成分,确有必要,要逐渐过渡。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