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的霾和买春天里的霾和买 “霾与买”,是当下关注度极高的两个关键词:前者是指再次覆盖北方的雾霾,后者是指 WhatsApp 将近两百亿美元的天价并购。在讲述霾与买的关联前,插一个小花絮。二月中旬的一天夜里,快11 点时我打开电脑,一个有一点点业务合作意向的某公司业务员跟我打招呼,让我确认一份方案。我看出了三处错误,她一一核对后告诉我,这些错误源于我先前提供的 PPT 资料。她立即在方案中做了修正。我确认无误准备下线时,她给我传回了 PPT,并提醒我,她已经一并修改了其中的三处错误,让我保存下来并删除旧文件,以免再出现同类错误。这算是举手之劳,没什么技术难度和成本,对吗? 再说回霾。春节过去不久,霾马上就到,北京等城市再次成为雾都。一线女公知于丹教授实时煲出心灵鸡汤:“大家能做的就是尽量不出门,关上门窗,尽量不让雾霾进到家里;打开空气净化器,尽量不让雾霾进到肺里;假如这都没用了,就只有凭自己的精神防护,不让雾霾进到心里。”这个既包含了人生观,又提出方法论的段子还是遭到“理中客”们的讥诮:这不还是精神胜利法么?难道抵抗雾霾靠漂亮心灵?于丹就是厨子中段子写得好的,虽说治大国若煮小烹,但国师与厨师的职业行为还是相去甚远的。于丹既不是环保专家,也不是发改委的,无论是在技术还是决策层面,她都拿不出治霾方案,拿得出的只有段子。所以这次矫情的明显不是于丹。无论何时何地,尽量不让雾霾进到心里,蒙尘的心灵会生出诸多埋怨,但再专业的埋怨都驱散不了雾霾。不如关注生活中常有的一些细枝末节,尽管波澜不惊,改变不了什么,却屡屡能如穿透云层的斑驳阳光,让经历者对云层后面的景致充满期待。 霾,是各种让我们不快或掣肘行动的现实藩篱;买,是各种各样的成果和惊喜;如何从霾中拨云见日,迈向买卖,既需要方法论,更离不开人生观。------------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