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施工企业工程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浅谈施工企业工程管理中的成本控制 【摘要】随着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推广,清单计价模式日趋法律规范,招投标体制也日趋完善,但多数施工单位尚未建立和完善自己的价格测控体系,市场仍有诸多不完善和不成熟的客观现实。在这种条件下作为施工企业如何尽快建立和完善满足市场需求的自我价格确定体系和标准,在管理全过程中做好成本控制,提升企业利润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 施工企业 成本控制 途径 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上,通过工程成本的控制管理,提升企业的利润空间,是摆在每一个施工企业面前的课题。成本管理贯穿于项目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从项目中标签约开始到施工准备、现场施工、直至竣工验收,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成本管理工作,因此,做好每个环节的成本控制工作势在必行。 企业要满足市场开放需要,应当从改进成本管理入手,逐步形成自己的施工计价依据和定价标准,同时要正确掌握工程量清单计价企业自主的特征,使用好计价法律规范为企业参加市场竞争提供的空间,结合自身的管理实力、装备能力、生产消耗水平自主报价,达到在预期利润不减少时降低报价,在合理报价不变时提高项目的预期收益做好成本预测,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多年的成本管理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项目成本控制的片面性和滞后性 多数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没有跟上成本发生的时期,通常在成本发生以后才控制,不能对成本目标实施有效的动态管理,不能充分发挥成本控制的作用。施工该企业的项目成本控制范围也只从项目开工到项目竣工,未包括项目的前期市场调查、项目信息的跟踪和投标的成本,以及质量保修成本等阶段,成本控制片面、滞后、效果差。 (二)过分依赖招标清单,成本控制形同虚设 施工企业在投标阶段仍是根据政府规定的预算定额跳过项目成本预测,在项目部进场后才开始成本控制工作,投标时只根据工程量清单项目简单计算或者完全根据清单项目来套价取费,忽略了成本控制的最初环节。我们现在多采纳的低价中标,拦标竞价模式会使企业为了中标根据拦标价一味降低自己的投标价格,不计成本的压价入围,对其所需成本只是一种平均、粗略的估量,若项目中标,则再重新对这个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详细的测算或直接简单地根据中标价确定一个降低比率来确定项目的成本管理目标,这个目标通常是一个有偏差的目标,在此基础上的分包与成本控制也相当被动。 (三)成本控制水平低,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