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管理中柔性策略的运用浅谈班级管理中柔性策略的运用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曾提出:学生的保护要从护心开始。何谓护心?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是在讨论学生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依靠人性解放、权利平等、互相学习、民主管理等非强制方式,在学生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学校精神、校园文化、个人意志变为学生自觉行动的一种管理形式。简而言之,就是提倡对学生实行“柔性教育”。 纵观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强调的是“统一”,恪守的是“遵循”和“服从” 。老师对学生下达的是硬性的任务,不管学生情愿与否都要如期完成。而这种强硬的刚性教育运用于对于精神理念、尊重理解、人格关爱等情感上的需求更为强烈的现代学生身上,无疑显示了它的滞后性与反作用。它不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淡漠了学生的心理因素,减弱了学生的内驱力,而且往往使师生的关系趋于僵持。在此种状况下,我们就必须改变策略,由“刚”转向“柔”,实施对学生的柔性管理。 柔性管理提倡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给予学生爱,关注学生的个性进展,而在班级管理中又如何运用策略具体操作呢?下面我将以我与去年所任教的六年级学生之间发生的真实案例阐述我的观点。 一、 柔性管理,以“率”为首 “率”即表率,垂范之意。“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可以说一个老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老师好的做法往往会对学生的品行塑造具有良好的助动作用。 我班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而主人翁精神则很是欠缺。有时教室里有纸片,学生竟熟视无睹。批判、罚扫地的方法使用过后,虽即见成效,却维持不了几天。怎么办呢?与其磨破嘴皮,强制性地要求其维持教室卫生,不如率先垂范,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入手以行动来感染学生,使其在主观意识中逐步建立主人翁的角色。于是,每当看到地上有纸屑,我会弯下身去捡起,每当看到地面污浊,我会拿起拖把去拖??时间久了,我发现每当我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总会有几个学生参加进来,还有些学生都会条件反射般地低头四顾,确保自己的座位周围无事。虽然这样的举动还没有涉及到全班学生,但对我来说,却是极大的惊喜。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是在这种老师潜移默化的行为感染中,学生逐渐自觉形成了对自己的品质培育。 二、 柔性管理,以“爱”为轴 关爱每一个学生是教育好学生乃至当好班主任的必要前提,也是对班级实施有效管理的主心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