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手册--猪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肉猪生产业的障碍之一是疾病。一般只重视引起猪只惨重损失的疾病如猪瘟,猪胸膜肺炎。然而,一些不会引起猪只死亡的疾病也会导致经济上严重损失。如猪气喘病不导致猪只死亡却能使猪只的生长率和换肉率降低。其实,延长了上市日期的损失比猪瘟爆发还要厉害。对疾病问题,喜爱以药物来应付,此措施治标不治本,问题的根源依旧存在。疾病的发生必有其病因。所谓“防重於治”提醒我们须要实行某些防务措施阻止疾病的发生。下面列出一些控制猪疾病措施供参考。在描述疾病控制措施前,必须先了解基本概念。猪群疾病的概念1、病原体越多,疾病越严重不同病原复合感染的问题与猪场管理有密切的关系。如寄生虫,细菌或病毒的复合感染将恶化病情。患上疥癣的仔猪抓痒时损伤皮肤而容易染上猪油皮病。猪痢疾与鞭虫症的相互的的侵害使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更加复杂。猪气喘病引起猪咳嗽和生长停滞。若再加上巴氏杆菌的感染,会发生严重的肺炎。猪蓝耳病(PRRS)患猪感染细菌性肺炎或沙门氏杆菌症常使疫情更加严重及死亡率增大。这些例子皆证明越多病原存在,疾病的状况越复杂,治疗也更棘手。2、猪只越多,控制疾病越困难病原体需要易感宿主来繁殖。一只易感的猪只被病毒感染时将会排出大量病毒颗粒污染环境。当传播力强的病毒被带进易感猪群时,短时间内整个猪群将出现疾病爆发。猪只越多,疾病爆发期将延长,原因是易感猪源不绝,每天都有易感猪出生。猪瘟爆发于大猪场时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控制。离乳的仔猪原来是健康的,一旦被移入污染的离乳栏时便开始发病;其实,许多病原在宿主体外生存期不长,只好将离乳仔猪移入受污染的离乳栏。相反的,批次分娩或“全进全出”的管理方式就有控制疾病的可能。因此,假如想以大规模方式养猪,最好以建立几幢隔开的建筑单位而不是一幢大建筑物。3、引种越频繁,疾病越多发购买新种猪入场时,也容易带入埋伏在新种猪的病原。为了达到更好的病症控制,应尽可能向一所农场购买种猪。不同的农场有不同的疾病。从许多农场引进猪时,带入许多别的农场的疾病。引进带菌猪是农场疾病传染的重要途径。即使是普遍的大肠杆菌或轮状病毒,随着引进不同的血清型,而本场猪只对此型抗原无免疫力而造成疾病问题。同样的原理,当种猪场从不同国家收购种猪时,也会从国外引入新血清型的病原或新的病原。即使没有引进新的病原,然而,引进地的新母猪则可能对本场的肠病毒没有免疫力。结果它们的头胎可能产下许多木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