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产品设计(一):老人的身体机能有哪些改变最近几年,银发经济兴起,老年人的需求进入大众视野。作为产品,老人这个群体与我们认知的用户群体有何不同?这篇文章为我们详细分析: 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自 1999 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到 2025 年的 18 年间,老年人口净增 1.1 亿。估计到 2050 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 4.87亿,占总人口的 34.9%。 互联网改变了世界,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网民数量也在与日俱增,第 41次《中国互联网进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止 2025 年 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 7.72 亿,并且互联网继续向高龄人群渗透,60 岁及以上的网民已占 5.2%。那么我们这群标榜着“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设计师应该意识到这样的问题,根据自己的用户群体,适当的在产品中体现出对老人的用户体验关怀。 早几年,有些产品的设计就开始关注老年人。比如应对“老年人打不到车”的舆论风波而设计出的滴滴敬老出租,锤子手机的远程协助,MIUI 的老人模式等等。老龄化产品在我们的第一印象中就是要字大、声音响亮。 那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产品特征,除了这些特征还有哪些是需要设计的? 对于这些问题,我想通过一系列的文章与读者探讨一下老龄化产品究竟如何设计。 设计产品之前,我们需要深化了解这类人群,才能产生更切合的同理心。 在查阅相关资料后,本文先分析总结老人的身体机能特征:一、感觉特征 形、声、闻、味、触,我们通过五感来认识世界。 视觉能识形状长方扁圆,听觉能识声音高低长短,触觉能识物体冷热软硬,人类认识世界 80%的信息都是经由视觉获得,听觉是人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触觉是人感知危险、维持生存的重要手段。显示屏、多点触动、手势交互、语音交互等等人机交互技术也主要是通过形声触三种方式。 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我们的视听触三种感觉会有哪些改变?1. 视觉 随着年龄的增长,角膜开始失去光泽,折射光线能力变差;瞳孔括约肌功能降低引起瞳孔缩小,进入光线减弱;晶状体变浑浊发黄;视网膜的视觉感受细胞逐渐凋亡。这一系列的生理调节力下降,直接影响到视觉的灵敏度、明暗、空间、颜色和信息加工的变化。 视敏度的变化:假如以 20 岁为基准,为保证同样的可见水平,60 岁时目标与背景的对比度为 2,60 岁之后的衰减速率指数上升,80 岁时对比度能达到 6; 明暗感受的变化:对明和暗的适应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对于一个成年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