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的读后感 以下为你推举一份读后感美文信息,应届毕业生我指导; 当读完宋鸿兵先生的货币战争 1 以及 2 后,对于心中早已存在的几个大大的疑问终于有了满意的答案。 第一、通货膨胀到底源于何种原因? 大学时和寝室兄弟们谈论过这个话题,当时我一直认为是货币超发才导致的通货膨胀,而忽略了经济进展速度和货币发行间的微妙关系,在小黄的提醒下又细致的分析了下即使经济进展再快,人民币也不应该由 80 年代的一毛钱一斤麦子涨到现在的一块钱一斤,二三十年的时间成功贬值了 10 倍,当然人们的薪水也相应由 80 年代的 40.50 块钱涨到了现在的两三千块钱,这样看来,薪水的涨幅还是大于物价的涨幅的,另一方面也由于实体经济的进展确实给力,让人民过上了相对幸福的生活,所以人们尚且沉醉在幸福欢乐中。但近来发布的一些经济数据告诉我们人民币明显超发了,“从 1997 年到 XX 年间中国的广义货币(m2)数量以平均 17.5%的增长率在增加,最高速度为 XX 年的 29.4%,最低为 XX 年的 12.3%,而且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在过去 14 年时间里有 XX 年),货币数量增长率都高于 gdp 增长率。”---这是我在刘佳百博士的一篇文章中找到的数据。而我在上周六新闻联播里公布的中国央行当日公布的数据看到,截至 XX 年9 月底,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 m2 较上年同期增长 14.8%,增幅高于 8 月底的13.5%,也高于经济学家的预期。很明显,这远高于 gdp 的增长速度,所以我觉得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货币超发。 另外就是书中提到的信用泛滥应该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信用卡消费这一起源于美国的消费方式如今也风靡中国,但我们可以想一下,这无异于寅吃卯粮,花未来的钱,透支未来的信用,也就是把未来的流动性也搬到了现在和手中已有的货币一起流通。 再就是银行的部分存款准备金制度,这一制度显然把已有的流动性成倍的提高了。当你存一万块钱进银行,按大型金融机构的现行存款准备金率 20%来计算,相当于市场上有 5 万的流动性,显然这会影响货币供应量。 最后就是外国经济体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外围经济体的主权货币纷纷一贬再贬,拥有 3.29 万亿外汇储备的中国显然是手中捧着一个定时炸弹,在这些外汇都贬值的情况下中国为了自己的出口,贸易等不免也会加入贬值的行列。 第二、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进展,逐步参加国际经济政治沟通,近年来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