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愿医院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汇报制度一、输血不良反应即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了用原来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症状和体征。输血不良反应可发生在输血时、输血后 24 小时内甚至输血后几天至几十天发生。二、在输血过程中,临床医师、护士应随时观察病人的情况,尤其在输血开始的 5—15 分钟,护士应注意严格观察患者情况,是否有体温升高、过敏反应、荨麻疹。输血后紫癜、休克,全身出血、血红蛋白尿、少尿或无尿等,输血结束后,仔细检查静脉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渗血现象。一旦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应①立即停止输血、及时向医师报告、给予药物对症治疗;②记录反应情况,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并抽取患者 5ml 血样(1ml 用 EDTA 抗凝,4ml不抗凝)连同血袋一起送回输血科检测分析;③留取反应后第一次尿送检。三、疑为输血反应(特别是怀疑溶血反应或细菌污染反应),在积极治疗抢救同时,输血科做以下核对检查: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 ABO 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 ABO 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和试验);3.同时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4.抽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别抗体,应作进一步坚定。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连同受血者的血样(无菌采集)作细菌学检验,如检出同一病原菌即可确诊为细菌污染。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 5-7 小时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四、输血科接到临床科不良反应汇报后,及时报告医务科,迅速组织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及有关专家进行会诊,必要时与市中心血站联系或请求技术支持,共同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治疗方案,是受血者的损伤减少到最低程度。1.输血中或输血后病人出现皮肤痘痒伴潮红或荨麻疹是过敏反应,多为血浆蛋白过敏。处理方法是:停止输血,口服或肌注抗组胺药物,必要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再次输血时应选用洗涤红细胞,避开输入血浆及其成分。2.输血性发热反应一旦发生,立即停止输血并及时给予非那根或地塞米松可使临床症状迅速得到缓解。3.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病人出现寒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