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防治小麦赤霉病注意事项

防治小麦赤霉病注意事项_第1页
1/2
防治小麦赤霉病注意事项_第2页
2/2
防治小麦赤霉病注意事项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主要危害麦穗。病菌在小麦扬花期侵染,使部分小穗枯死,有的在中部,有的在上部,这和小麦开花习性有关。遇潮湿天气可扩展到全部小穗,使之变黄褐色或青枯状,并且在小穗基部或颖壳接缝处生出粉红色霉层,因此也俗称红麦头。病菌侵染茎秆,特别是穗下 1~3 节和叶鞘,造成秆腐,使上部茎叶干枯并形成白穗。小麦赤霉病菌不仅直接危害结实器官,降低产量,还能产生毒素,危及人畜安全。 小麦赤霉病菌具有较强的腐生能力。病菌可在病麦穗、稻桩和玉米秸秆上腐生越冬,来年形成一种叫做子囊孢子的传播体,随气流传播。近些年,赤霉病在北方有所增加可能和小麦 玉米轮作制有关。而要预测病害在当年的发生程度,小麦扬花期至灌浆期的降雨量和降雨次数都是最重要的依据。因此,也有人说它是典型的气象型病害。 防治小麦赤霉病首先要注意深耕,消灭小麦、玉米秸秆和稻茬,减少菌原。其次是选用抗耐避病品种,种植抽穗整齐、花药残留期短、灌浆速度快的品种。另外,追肥不能过晚,保证小麦发育整齐,不贪青晚熟,也会减少病菌侵染机会。 喷洒药剂是防治赤霉病的必要措施。最好在小麦始花期(扬花 10%~20%)进行。根据当地气候变化和小麦开花期整齐程度可能间隔 7 天再防治一次。 防治药剂以往常用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近年不少地区出现抗性菌株。南京农业大学周明国教授指出使用多菌灵还会提升麦粒中毒素含量,建议在小麦赤霉病防治中停止使用多菌灵。可以选择 25%戊唑醇(又名立克秀)乳油 2500 倍液、50%咪鲜胺锰盐、50%咪鲜胺锰络合物(又名施保功)1000~2000 倍液、25%氰烯菌酯悬浮剂每亩 100~200克或使用它们的复配剂,如 63.5%咪鲜胺锰盐 多菌灵可湿性粉每亩22~24 克。 南方多雨,要抢晴天喷药。遇连阴雨天气可适当增加浓度。尽量使用超微粉或胶悬剂以获得好的防治效果。(中化化肥高级顾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肖悦岩)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防治小麦赤霉病注意事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