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制单结汇》课程改革探析高职《制单结汇》课程改革探析 [摘要]制单结汇课程是国际贸易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传统的制单结汇课程教学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行业进展需要,必须开展行之有效的课程改革,以中小企业外贸公司单证员岗位能力培育为中心,从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做出课程调整,才能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紧密衔接。 [关键词]制单结汇;课程改革;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5)18-0162-02 随着中国加入 WTO 和对外贸易的持续快速的增长,国内外的商品交易的数量、品种、金额等都在不断扩大,传统“银货两讫”的结算方式早已不能适应现代国际贸易和国际结算的需求。因此,多数进出口贸易都是由经办国际结算业务的银行,通过票据、单据等结算工具转移和传递的,并借助某种结算方式清算国际间贸易的债权、债务,从而实现贸易的最终完成。由此,银行国际结算品种逐渐增多,方式不断进展和创新。选择结算品种主要取决于国际经贸活动的内容和融资的需求,风险保障程度和银行的服务范围等因素。在外贸结汇的过程中,结汇方式和工具尽管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是多数是通过外贸单证的转移来实现的。单证贯穿于进出口业务流程的始终,单证制作好坏直接影响到结汇的顺利与否,进而关系到进出口业务的成败。 1 高职《制单结汇》课程的特点 《制单结汇》课是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报关等专业必设的外贸单证类课程,为专业核心课,也是专业技能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了解并掌握国际贸易中关于结汇单证的缮制及流转,熟悉外贸结汇业务中关于制单结汇的单证,如信用证、发票、汇票,以及货运和保险等单证,并且使学生了解外贸单证操作的流程,及各个环节的单证制作、申办和查验。 2《制单结汇》课程的教学现状 高职教育的特点是“学校必须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育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结构和培育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养高等特点”。然而我院目前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面临种种困难,困难往往存在于教与学两个方面之中。 2.1 教之现状 2.1.1 缺乏具有实践经验老师 合理高职院校的师资结构的组成,除了专任老师以外还包括专门从公司企业等聘请兼职老师。聘请兼职老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多了解最新、最贴近于实际的知识信息。但外聘的行业专家毕竟有限,特别是外贸行业烦琐的事务也不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