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养稻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应用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由于化肥、农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尤其是水田除草剂的推广应用,解决了草荒难题,使水稻产量不断提升,这对国人解决温饱问题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其负面影响极其严重,一方面,化学药物的大量施用严重污染了水域环境与土地资源,造成水生物与土壤微生物不断减少,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另一方面,生产的稻米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化学农药残毒,严重危害了人类的身心健康,造成各种恶性疾病的发生。为了解决化学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和食品残毒两大世界难题,很多科学家在苦苦地探究着解决办法,比如寻找植物源农药进行杂草防除、寻求作物基因对杂草的防除作用、寻求某些腐生微生物感染植物时对作物和杂草具有选择性从而达到除草目的,然而以上 3 种途径没有达到实质性突破,都不能达到彻底消除化学农药对环境与水稻的污染。水稻种植过程中鱼养稻田技术应用(以下简称"鱼养稻")的问世,彻底代替了化学除草剂和杀虫剂,解决了水田环境污染和食品农药残留两大世界难题,这项技术由于可操作性强,稻农容易接受和掌握,完全可能实现大规模生产而形成产业化。这项技术既克服了有机食品生产操作难的问题,又解决了绿色食品质量偏低的问题,实现了数量与质量的双赢;既满足了生产者的经济要求,又迎合了市场,为所有吃大米饭的人献上了放心饭。一、"鱼养稻"技术数据及操作规程1.稻田的选择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交通方便、地块保水性好的稻田,每块稻田的面积不得小于 1 亩。2.田间工程 多年种稻的老田, 田埂要重新修整,达到高 40cm、底宽50cm、顶宽 30cm,修整后要压实,不许有鼠洞和蝼蛄洞。集鱼沟不需单独开挖,可在水耙地结束时拖拉机不带拖板靠田埂边一侧低速走一趟,两条轮胎印自然形成集鱼沟。采纳天然江、河水灌溉的稻田,进、排水口要设置拦鱼栅,防止野杂鱼和敌害生物在注水时混入田间危害鱼苗,拦鱼栅要用夏花网衣或窗纱制成,能达到顺利过水且可防止田内鱼苗顶流逃跑或跳跃逃跑即可。采纳地下水灌溉时可以不设拦鱼栅,因为地下水水温很低,鱼苗遇见凉水会躲的很远,不可能去顶流,且地下水中也没有任何敌害生物。3.平整土地 "鱼养稻"的地块必须是秋翻地或春翻地,翻耕深度要达到 20cm,水耙地时要整平耙细,必须达到寸水不漏泥,不许有漏翻和漏耙的地块,水耙地后的地块要及时回水 6cm 左右,不许晾晒,更不许"花达水"。要根据插秧时间确定水耙地时间,即插秧前 1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