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螺旋理论指导下的创业型大学办学模式浅析三螺旋理论指导下的创业型大学办学模式浅析 【摘 要】本文讨论内容源自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教学改革实践,以三螺旋理论为理论支撑,从实践和理论上探讨了创业型大学的办学模式。 【关键词】创业型大学;三螺旋理论;办学模式 一、创业型大学和创业教育的区别 “开展创业教育的大学”与“创业型大学”是有区别的。创业教育的大学,尽管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但是明显的属于理论重于实践。创业型大学所要做的,是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创业环境,将创业经营活动与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二、创业型大学的内涵 创业型大学的内涵,即创业型大学通过拓展传统的教学与科研职能,承担促进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进展的使命;扮演区域知识创新主体的角色,与政府、产业界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注重提升讨论与进展的质量,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动力;以讨论所、衍生企业、技术转移、创业团队等创业型组织为载体,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是融创业文化与学术文化为一体的新型大学。 三、创业型大学的办学模式 创业型大学主要有两种实现途径:一是大学通过有效地利用其科研资源和人力资源使自身转变为创业型组织,校企合一。二是大学通过与校外企业、创业型组织共同建立培育学生创业机会和场所的基地,校企合作。通过我院实践证明,二者结合更有利于创业型人才的培育。 四、创业型大学的办学理论支撑 目前,埃兹科维茨的三螺旋理论是国内创业型大学的理论讨论主流。埃兹科维茨的三螺旋理论:“三螺旋”(Triple Helix)由埃兹科维茨和劳德斯多夫(Leydesdorff),在 1995 年发表的《官产学关系的三螺旋:一个知识经济进展的实验室》一文中提出。三螺旋是一种创新模式,指大学-产业-政府三方在创新过程中密切合作、相互作用,同时每一方都保持自己的独立身份。由于联系与作用,代表这些机构范围的每个螺线都获得更大的能力,进一步相互作用与合作,支持在其它螺线里产生创新,由此形成持续创新流,共同进展。大学、产业界和政府之间各种机构构成的三螺旋组成了新的区域创新创业环境。他们改变了原来的大学-政府,大学-产业的双螺旋关系,三者形成合力,推动创新创业。大学作为三螺旋空间中知识生产的源泉,可以将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但假如大学缺位,则很难形成区域创新体系,因为缺乏知识的源头。但假如仅有知识的制造,如一般的大学(非创业型大学)的知识制造,也难以推动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只有以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