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过程而设计——中关村西区规划方案引言:高技术中心不同于地产开发 美国硅谷的巨大成功,使之很快成为世界各地创办高新技术的模范,竞相效仿,高技术中心(包括科学园、科技园、产业园)如雨后春笋,在世界各地掘起,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而更多的则是圈一块地,贴上一个标签,用以招商引资。而国际权威人士的讨论已经告诫人们,硅谷是不能克隆的也不是依靠规划而成的。那种先划红线、规划,后盖房子的地产开发模式,与代表知识经济的高技术产业进展是两回事,甚至是互相矛盾的。硅谷的地产已经给高技术的进展带来了压力(Joint Venture: Silicon Valley Network, 1998)。中关村已被党中央和国务院确定为未来北京市、甚至是全国的高科技经济进展中心,代表二十一世纪的知识经济,传统的开发区规划模式和地产规划模式显然不应再重复,而硅谷又无规划模式可遁。中关村西区作为大中关村的核心地带,它的规划和设计应采纳怎样的方法,便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摆在设计师、当然也是决策者和开发商的面前。本文所介绍的方案正是面对这一挑战所提出的一种设计思路。 1 过程的讨论:创新网络,有机衍生 高技术中心的灵魂是创新,其核心基础是创新网络,而不是一群美丽的大厦,所以,我们应该规划的是一个能满足现代创新网络需要的空间构架。 高技术中心并不是在特定时段内”建成”而从此一劳永逸的,它是一个无限衍生的过程,一个持续的有机增长体。 以上两点是本规划的指导思想,它的提出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它们分别在三个层次上进行,即高技术中心、企业和创新人才。 1.1 对国际一流高技术中心的考察: 首先对一些国际典型的高技术中心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和分析,并着重讨论的美国硅谷、日本筑波和台湾新竹高技术中心的形成机制、特点与问题,以作为中关村西区规划之借鉴。 1.2 典型高技术企业衍生案例的讨论 假如把来自高校和科研所的高技术成果比方成种子,高技术企业便是一棵期望结果的苗。高技术中心则是高技术企业得以生根、发芽、生长、结果和繁衍的土壤。微观地考察一个(一系列)高技术企业的衍生过程,有助于对高技术中心的设计理念和目标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本讨论着重考察了硅谷半导体企业衍生的规律,从中领略硅谷企业家文化孕育下的创新精神,冒险精神以及这种精神推动下的企业无限衍生的特征。 1.3 创新人才的需求讨论 创新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根本资源,当然是企业进展与衍生的主体,也是高技术中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