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马蒂亚·森的多维贫困观谈农村扶贫对象的选取从阿马蒂亚·森的多维贫困观谈农村扶贫对象的选取 摘 要:针对中国单一标准选定扶贫对象中出现的问题,以阿马蒂亚·森的多维贫困理念作为分析的基础,从教育贫困、环境贫困、消费贫困和健康贫困等几个维度对中国农村贫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化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阿马蒂亚·森;可行能力;扶贫对象;贫困线;多维贫困观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5)35-0043-05 一、贫困对象选取的单一标准:收入 多年以来,中国一直采纳收入标准作为衡量贫困的标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贫困标准也在不断提升,贫困标准线由 2000 年的人均纯收入 865 元提高到 2025 年的 1 274 元(见表 1);2025 年 11 月 29 日,扶贫标准线又提高到 2 300 元。随着对贫困问题的日益关注,中国贫困问题有所改善,表现为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贫困发生率大幅度下降,贫困人口从 2000 年的 9 422 万人减少到 2025 年的 2 688 万人,贫困发生率也由 2000 年的 10.2%降到 2025 年的 2.8%(见表 1)。 二、收入标准划分贫困对象存在的问题 收入作为衡量贫困的标准给人的感觉是较为公平而且易于操作的,但在实际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该标准与选定扶贫补贴对象密切相关时更是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 1.容易引发农村居民的不满心理。在由收入作为选定贫困人口的唯一标准时,未被确定为贫困人口的群众有着不少怨言。课题组曾于 2025 年 12 月深化到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湖北省英山县 4 个村庄 308 家农户进行实地调查,13.64%的受访者明确提出贫困人口的确定和扶贫补贴的发放要体现公平。 2.基层选定扶贫对象的工作难度较大。阿马蒂亚·森[1]曾指出,按人们的收入水平低下情况来选定扶助对象的做法有可能导致信息扭曲的后果,如一个农民家庭人均收入相对较高,但由于家中有成员身体残疾、年龄较长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可能使得该家庭相对于一个收入较低,但家庭成员身体健康、年龄较轻的农民家庭而言,更有可能出现营养不良、有病不治、有学不上这样的糟糕后果。因此,单一的收入划分贫困的标准引起质疑,并在实际的工作中有一定程度的操作难度。湖北省郧西县工作人员就遇到了这一问题[2],“2 300 元的扶贫标准是有了,建档立卡到底把哪些人框进去,叫我们不好办。几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