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传承千年的蓑衣

传承千年的蓑衣_第1页
1/3
传承千年的蓑衣_第2页
2/3
传承千年的蓑衣_第3页
3/3
传承千年的蓑衣传承千年的蓑衣 蓑衣,是 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我国农村常用的一种雨具,它可避雨遮风防寒,穿戴灵活轻便,是农事操作不可或缺的用具之一。 蓑衣的起源至今尚无定论,迄今为止最早发现有文献记载的“蓑衣”在 2000 多年前的周代。《诗经?小雅?无羊》中有云:“尔牧来思?何蓑何笠。”牧童黄昏放牧归来时,戴着斗笠,披着蓑衣,记载了周代农人身穿蓑衣的情景。中国自古以来以农立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农耕史。在悠久的中华农业文明进展史上,蓑衣连同其精妙的编制工艺、多样的社会功能、深厚的文化底蕴被世人传承千年。 蓑衣的编制材料 一直以来,没有文献对于蓑衣制作材料的种类给予准确的说法。古代相关的各类诗歌中,大多使用“莎草”这个词。如三国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曰:“旧说夫须,莎草也,可为蓑笠。”南宋徐照《渔者》曰:“瑟瑟风吹鬓发飞,自将莎草补蓑衣。”南宋罗愿《尔雅翼》曰:“莎草,可为衣,以御雨,今人谓之蓑衣。”唐代许浑《村舍》曰:“自剪青莎织雨衣,南峰烟火是柴扉。”但根据《中国植物志》(1961 年)中记载的莎草目莎草科植物的性状特点,与制作传统蓑衣的植物并不符合。也有文献称大部分传统蓑衣的编制材料是“蓑草”(邢德昭)。翻查《中国植物志》,并未有蓑草这类植物,“蓑草”应是一种民间说法。 蓑衣草料的特点是多年生野生宿根草本植物,秆高 30~80 厘米,平滑无毛,具 3~5 节,纤维特性优良,全国分布广泛。查阅《中国植物志》进行物种鉴定,结果为禾本科高粱族拟金茅属的拟金茅,在秦岭地区俗称为“龙须草”,在云南地区俗称为“羊草”“梭草”。由拟金茅编织而成的蓑衣经久耐磨,防雨效果好,通风吸汗,春耕时还可御寒。到了农耕社会,高粱叶皮、小麦秆、稻草、棕皮棕丝都是蓑衣制作的好材料。但由于植物纤维属于有机物,保存至一定时间容易受潮腐烂,因此大部分草制蓑衣未能得以长久保存。 蓑衣的编制工艺 蓑衣的手工编制工艺复杂精妙,一件蓑衣至少要经过几十道工序才能编成,具体步骤在此不作展开。这种原始的精妙的编制技术如活化石一般,经历了几千年传承至今,是一项仅次于石器加工的古老技艺。据考证,在原始纺织技术没有形成之前,利用天然植物纤维手工编织衣物的生产工艺已被广泛应用。黄帝时期有伯余制衣之说:“伯余之初作衣也,?麻索缕,手经指挂,其成尤网罗。”虽然原始网罗式的草制蓑衣无法留存到今日,但它所传承的经纬编织的工艺技术,与...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传承千年的蓑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