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水质“三化”管理模式的探讨和讨论供水水质“三化”管理模式的探讨和讨论 [摘要]文章对供水水质“标准化管理、程序化运行、科学化考核”为核心内容的“三化”管理模式内涵进行了科学的阐述,详细介绍了“三化”管理模式的主要做法,对水行业的水厂运行管理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水质、“三化”管理、讨论 中图分类号:P641.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供水公司现有职工 3098 人,下设三级(科级)单位 16 个,管理水库 17 座、在用水厂 7 座,供水主、支管线总长 3011 公里,供水范围覆盖东营、滨州两市 6 县区,服务面积 1.5 万平方公里,服务人口 100 多万人,是集引、蓄、制、供、销和污水处理于一体的专业化水务公司。 一、推行水质管理“三化”管理法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家饮用水标准愈来愈严,油城居民对水质期望也愈来愈高。局党委连续多年把“加强油田水网、净化站改造,改善和提高饮用水质量”作为民生工程,列入为职工群众办的好事实事之一,对供水公司寄予厚望。对此,公司以打造“安全、节能、环保、和谐”绿色供水企业为目标,树立“水是第一食品,做水就是做食品” 理念,探究形成了以“标准化管理、程序化运行、科学化考核”为核心内容的“三化”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了供水水质。 二、水质管理“三化”管理法的内涵 1、标准化管理。围绕提高水质,本着严谨科学、可操作性强的原则,以什么时间要干什么,怎样干,干到什么程度为主线,把标准细化到每一个板块、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岗位和每一名职工,并将标准目标化,做到“人人有标准,事事有法律规范”,提高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实现最佳生产质量和经济效益。 2、程序化运作。围绕提高水质,将各项工作进行程序化操作编制,使生产中的每一个板块、每一个环节和每一名职工严格根据程序进行操作,杜绝了工作中的随意性和无序性,形成了“工作按程序,程序出效率” 的科学运行模式。 3、科学化考核。围绕提高水质,建立客观、公正,又具有刚性的考核机制,定期考核与不定期考核相结合,常规检查与季度竞赛结合,增强职工的责任意识,做到全员关住水质。 三、实施水质“三化”管理法的主要做法 1、明确目标,完善标准,通过制度措施保障饮用水水质。 先后建立完善各项内控制度 125 项,修订标准程序 43 项, 实现水质管理制度全过程监管和无缝隙覆盖。其中,涉及水源保护制度有《水库(沉沙池)管理实施办法》、《水利运行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