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讨论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讨论 摘 要:城镇居民对未来经济预期产生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将不利于内需的增长。本文本文通过讨论内蒙古自治区不同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测算出各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强度,提出内蒙古自治区应该针对不同人群有区别、有重点地建立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 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预防性储蓄;社会保障 1 讨论背景介绍 长期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消费的贡献作用低,这种状况极易加剧经济增长的脆弱性。因此,为了保持内蒙古自治区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需要在投资与启动内需之间保持平衡。从长远来看,启动内需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源泉。在这个过程中,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扩大内蒙古自治区消费需求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制度基础。而建立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一项耗时耗力的系统工程,无法一蹴而就。如何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过程中,使有限的投入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就需要深化了解社会保障制度在拉动内需中的发力点。 本讨论就是针对内蒙古自治区不同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强度进行测算和比较,并分析各类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敏感程度,从而可获知社会保障制度的重心应向哪些人群进行倾斜,进而可提高社会保障制度对内需拉动的效果。 2 文献综述 尽管许多国内、外学者对居民的预防性储蓄行为进行了实证讨论,但这些讨论大多是基于整个国家来进行的,而具体针对某一地区的讨论还为数不多。通过对文献的查阅,目前我国学者对国内某一地区的预防性储蓄行为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浙江、广东、河南、海南、上海等几个地方。 骆祚炎在他的论文“附加支出预期约束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检验――以广东城镇居民为例”中,通过使用向量自回归 VAR 模型分析了支出增长预期约束下的广东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消费并通过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对策和措施。 廖宇航和赖志杰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测算出海南省城镇居民面临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每上升 1 个百分点,会降低城镇居民的消费 2.5 个百分点,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海南省城镇居民存在较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这一结论。 乔继红、李玉凤在对海南省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偏低的原因进行分析时,采纳了用 Dynan(1993)的预防储蓄模型和固定效应――工具变量法(FE-IV)对海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