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劳动力就业、固定资产投入与中国工业增长

劳动力就业、固定资产投入与中国工业增长_第1页
1/3
劳动力就业、固定资产投入与中国工业增长_第2页
2/3
劳动力就业、固定资产投入与中国工业增长_第3页
3/3
劳动力就业、固定资产投入与中国工业增长劳动力就业、固定资产投入与中国工业增长 摘 要:对经济增长源泉进行推断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前提。利用 2025 年中国分省区工业经济增长的数据,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工业增长的动力源进行推断,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固定资本和劳动的投入,二者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度为98%,说明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是外延式增长;同时,资本产出和劳动产出弹性之和为 1.2,说明中国工业增长具有规模酬劳递增的性质。因此,通过规模扩大促进经济增长仍应为当前经济增长方式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在经济增长中要重视劳动的产出弹性增加,即人力资本是经济转型和增长的未来持续动力源。 关键词:工业总产值;工业固定资产;经济转型;人力资本 中图分类号:F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5)08-0009-03 引言 对中国经济增长和转型方面的讨论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对经济增长源泉进行推断又是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前提。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GDP 中主要的贡献来源于工业,因此,对工业产值的动力源进行探究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课题。 从理论上讲,迄今已有很多关于对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动力、增长方式、转型升级等理论上的讨论。如Chow(1993)、Borensztein 和Ostry(1996)、Krugman(1994)、Young(2025)、李子联(2025)等,对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因素进行了理论讨论;常艳(2025)和刘晓红(2025)等学者通过计量方法对人力资本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讨论;彭国川(2025)和邱晓华等(2025)通过模型建立讨论了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源问题;尹子民、罗丽兮(1998)和未来 10 年我国工业增长的驱动力讨论课题组(2025)则通过相应数据对中国工业的增长方式和速率进行了理论讨论;陈勇、李小平(2025)、林毅夫(2025)、庞瑞芝(2025)和杜群阳等(2025)通过转型期间中国工业行业的新特征和出现的新理论对转型期间中国工业的经济增长进行了相关讨论。 然而,从目前的讨论文献来看,尽管它们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工业增长的一些特征,但对于中国工业经济增长的动力源问题及未来应该如何进一步进展,解答还不尽完善,而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目前又是受人们普遍关注的。因此,笔者从这个角度出发,采纳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实证讨论 2025 年中国工业增长中劳动力就业、固定资产投入与产出关系,试图找出工业增长的动力源,并进一步从讨论结果出发,为中国工业经...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劳动力就业、固定资产投入与中国工业增长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