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㈠名词解释微生物:是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中介体:是细菌细胞膜向内凹陷,折叠、卷曲成的囊状结构,扩大膜功能,又称拟线粒体。多见于革兰阳性菌。 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闭合 DNA,控制着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细菌 L 型:有些细菌在某些体内外环境及抗生素等作用下,可部分或全部失去细胞壁而在高渗环境下存活,此现象首先由 Lister 讨论所发现。在适宜条件下,多数细菌 L 型可回复成原细菌型。据此所有细菌分为细菌型和 L 型。㈡简答题1.简述微生物的种类。细胞类型特点种类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细胞结构、在活细胞内增殖病毒原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细胞的核、缺乏完整细胞器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完整上的核、有完整的细胞器真菌2.简述细菌的大小与形态。大小:测量单位为微米(μm) 1μm = 1/1000mm球菌:直径 1μm 杆菌:长 2~3μm 宽 0.3~0.5μm螺形菌:2~3μm 或 3~6μm 形态:球形、杆形、螺形,分为球菌、杆菌、螺形菌。3.分析 G+菌、G-菌细胞壁结构与组成特点及其医学意义。细菌细胞壁构造比较G+菌G-菌外膜脂蛋白无有脂质双层无有脂多糖无有厚度20-80nm10-15nm强度较坚韧较疏松层数可多达 50 层1-2 层糖类含量多少脂质含量多少磷壁酸或磷壁醛酸有无医学意义:① 染色性:G 染色 紫色(G+) 红色(G-) ② 抗原性:G+:磷壁酸 G-:特异性多糖(O 抗原/菌体抗原)③ 致病性:G+:外毒素、磷壁酸 G-:内毒素(脂多糖)④ 治疗:G+:青霉素、溶菌酶有效 G-:青霉素、溶菌酶无效主要功能:保护细菌和维持菌体形态;物质交换;与致病性有关;与耐药性有关;与静电性有关。3. 革兰染色的主要步骤,结果及实际意义: (1)革兰染色基本步骤:1 涂片、干燥、固定。2 染色:初染:结晶紫染 1min;媒染:卢戈碘液染 1min;脱色:95%乙醇 30sec;复染:稀释复红染 1min。 (2)结果:革兰阳性菌呈紫色,革兰阴性菌呈红色。 (3)意义:经革兰染色可将细菌分为 G+菌和 G-,有助于鉴定细菌,用来指导临床选择药物,有助于讨论和了解细菌的致病性等。 6. 与细菌芽胞抵抗力强的有关因素是: (1)芽胞内由多层致密膜状结构构成,化学药物和紫外线不易渗入; (2)芽胞含水量少,蛋白质受热后不易变性; (3)芽胞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