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与旅游三大效益的关系浅析园林: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畜,从而构成一个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 旅游,在追求精神需求上是共通的:是人们在旅行和游览中对于自然美和人文美的追求与享受。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追求与享受,也是人们旅游的主要动机之一。人们通过旅游活动,达到在美中愉悦,在美中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增长知识和才能。 园林,是旅游的主要载体。英国哲学家培根于《论造园》一文中说:”文明人类先建美宅,营园较迟”。可见造园艺术比建筑更高一筹。旅游的动机是使旅游者对旅游的对象有吸引力,因此,以自然美学的理论来探讨和运用于造园,是进展风景园林旅游经济的重要环节。旅游资源的存在,为旅游经济的进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旅游资源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园林美与自然美既相通而又有所不同。园林美是人们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一种审美活动的产物。自然美则是客观存在,诸如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庐山、安徽的黄山、山东的泰山以及云南的西双版纳、四川的峨眉山、九寨沟、湖北的神农架等等。只有当人们认识到自然美的存在时,才能在欣赏的同时对其加以改造和运用,如武夷山的紫阳书院,庐山的仙人洞、御碑亭,黄山的始信峰,泰山的岱庙、玉皇顶等等。园林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以获得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逐步按自己的物质需求和审美情趣来改造自然,制造主观世界,以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园林美既要有”貌似艺术”的自然美,又要有”貌似自然”的人文美,是将这两者的和谐与统一的制造。如颐和园、避暑山庄等以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北方园林,其特点是建筑规模宏大、稳重大方、浓墨重彩,且常与苍松翠柏为伍,特具一种庄重、宁静、和谐之美,展现出北国风光的博大而崇高、富丽而堂皇。亭、台、楼、阁的檐角平稳、沉重,有异于江南园林建筑的翼角高耸,展翅欲飞。再如叠石造山,江南崇尚”漏、透、瘦、皱、丑”的太湖石,以玲珑秀丽为审美标准。而北方园林的叠石多采纳浑厚的大青石或黄山石,以竣拔、雄奇为主。又江南园林多属私家园林,一般规模都较小,所以造园讲究”小中见大”,运用”园必隔,水必曲”,借自然之美,把一座园子,隔成若干个小天地,显现出委宛多姿、层次丰满,透过花墙看到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讲究的是”庭院深深深几许”。所谓”借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