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桩基新技术灌注桩后注浆技术(1)主要技术内容在钢筋笼上预埋注浆管和注浆阀,在成桩后一定时间内实施桩侧和桩底后注浆,一是加固桩底沉渣和桩侧泥皮;二是对桩底和桩侧一定范围的土体通过渗入(粗粒土)、劈裂(细粒土)和压密(非饱和松散土)注浆起到加固作用,从而增强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小沉降。在优化工艺参数的条件下,可使单桩承载力提高 40%~120%,粗粒土增幅高于细粒土,软土增幅最小,桩侧桩底复式注浆高于桩底注浆;桩基沉降减小 30%左右。(2) 技术指标根据地层性质、桩长、承载力增幅和桩的使用功能(抗压、抗拔)等因素,灌注桩后注浆可采纳桩底注浆、桩侧注浆、桩侧桩底复式注浆。主要技术指标为:浆液水灰比: 地下水位以下 0.45~0.7,地下水位以上 0.7~0.9最大注浆压力:软土层 2 MPa,软土层 4~8 MPa,风化岩 10~16MPa。注浆水泥量: Gc=apd(桩端)+asnd(桩侧)ap=1.5~1.8,as =0.5~0.7n –桩侧注浆断面数 d— 桩径(m)实际工程中,以上参数根据土的类别、土的饱和度、桩的尺寸、承载力增幅等因素适当调整,并通过现场试注浆最终确定。(3) 适用范围适用于泥浆护壁钻、挖孔灌注桩及干作业钻、挖孔灌注桩。(4) 已应用的典型工程该技术已在北京、天津、上海、福州、汕头、武汉、宜春、济南、廊坊、西宁、西安、德州、哈尔滨等地 200 余项高层、超高层建筑桩基工程中应用,经济效益显著,据对 80 项工程的初步统计,节约工程投资 1.5 亿元以上。对于单桩混凝土体积 8~20m3的桩,每根可节约造价 0.2~0.8 万元,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该技术由中国建筑科学讨论院地基基础讨论所研发,获 2 项发明专利,2000 年建设部认定其为国家工法。长螺旋水下灌注成桩技术(1) 主要技术内容长螺旋水下成桩技术是采纳长螺旋钻机钻孔至设计标高,利用混凝土泵将混凝土从钻头底压出,边压灌混凝土边提钻直至成桩,然后利用专门振动装置将钢筋笼一次插入桩体,形成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后插钢筋笼应与压灌混凝土宜连续进行。与普通水下灌注桩施工工艺相比,长螺旋水下成桩施工,由于不需要泥浆护壁,无泥皮,无沉渣,无泥浆污染,施工速度快,造价低。(2) 技术指标基桩承载力: 设计要求;桩径:设计要求;桩长:设计要求;桩垂直度:≤1%;混凝土强度: 满足设计要求,不小于 C20;混凝土塌落度:宜为 200~220mm;提钻速度:宜为 1.2~1.5m/min;钢筋笼: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