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建设技术导则

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建设技术导则_第1页
1/13
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建设技术导则_第2页
2/13
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建设技术导则_第3页
3/13
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建设技术导则(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8 年 5 月 21 日前 言2008 年 5 月 12 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里氏 8.0 级强烈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抗震救灾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为法律规范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的建设,妥善安排受灾群众临时住所,保障基本生活,根据“统一规划,合理选址,集中建设,鼓舞投亲靠友”的原则,综合考虑灾区地理、地质、气候、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等情况,紧急讨论制定本《导则(试行)》。本《导则(试行)》的主要内容是:1.总则;2.建设规划;3.房屋建筑。目 次1 总则2 建设规划2.1 规划选址2.2 布局原则2.3 配套设施2.4 公共服务设施2.5 道路3 房屋建筑3.1 建筑设计要点3.2 建筑技术要点3.3 结构技术要点3.4 设备技术要点1 总 则1.0.1 为满足救灾应急和过渡安置的需求,结合地震灾区的现状,以及房屋生产企业的生产运输和安装条件制定本《导则(试行)》。1.0.2 本《导则(试行)》主要适用于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的规划和单层钢结构装配式房屋的建设。1.0.3 过渡安置房的规划建设,除遵守本《导则(试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其他标准法律规范的有关规定。2 建 设 规 划2.1 规 划 选 址2.1.1 选址应考虑灾后重建规划要求,不占用近期建设用地,并能够避险防灾、及时疏散,并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 应避开地震断裂带、滑坡、倒塌、泥石流、河洪、山洪等自然灾害及次生灾害影响的地段;并应避开水源保护区、水库泄洪区、濒险水库下游地段;2 应尽量避开风口,选择向阳、通风良好的开阔地带,优先选用现有的广场、操场、空地和公园等;3 应避开现状危房影响范围;4 应避开改变原有场地自然排水体系;5 应优先选择靠近原有居住区和经鉴定后可利用公共设施较多的地段;6 不应占压地下管线;7 不应影响文物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修复和保护。 2.1.2 竖向规划和设计,应遵守以下技术规定:1 场地可依据不同自然地形坡度,采纳平坡、台阶或混合式;2 当坡度小于 5%时,宜采纳平坡式;3 当坡度大于 8%时,宜采纳台阶式;台阶高度宜为 1.5~3.0m,台阶之间应设挡土墙或护坡;4 场地雨水应做有组织排除;5 应根据场地建设条件,设置不少于两个方向的安全疏散通道,并设置明显标识。2.2 布 局 原 则2.2.1 安置住房宜集中建设,每处规模不宜少于 50 套,成组团布置。2.2.2 安置住房宜采纳行列式布置,拼...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建设技术导则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